網上曾流傳著這么一個關于GDP的故事:
有兩個非常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他們經常為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
一天飯后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模型的證明兩位杰出青年又爭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萬。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優解:吃!于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加餐吃的也并不輕松。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于是乙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 于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突然,天才們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么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他們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請他們的導師,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給出解釋。
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來。好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1個億啊!1個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貢獻了1個億的產值!”
吃屎創造GDP,雖然這是一個很荒謬的故事,但是卻真正的反映了GDP的一部分特點。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通常來說它的經濟學定義是一定時間(季度/年等)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的價值總值,這是一個能很好的反映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經濟發展綜合水平的指標,甚至一個區域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鮮明體現指標。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機翻過來就是 總的,國內的產值,即國內生產總值,通俗的講就是所有最終產品(服務類。勞務包括在內)的市場價格總和
通常GDP有下面幾種計算方法
1,生產法:即各產業部門總產出-各產業部門中間消耗,即通過生產產生的所有附加值總和
2,收入法:即各產出部門勞動報酬+各產出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出部門的生產凈稅+各產出部門的營業利潤。計算上略顯繁瑣,但是更精確些,即按相應的生產要索來計算生產總值
3,支出法:即從最終消費角度分析,即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細節上最終消費就包括生產出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的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即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凈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
(固定資本形成是常住單位建造、購置和轉入的固定資產扣除銷售和轉出固定資產后的價值。
存貨增加包括原材料、燃料庫存,生產單位產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庫存。,銷售單位商品庫存期末價值減期初價值的差額。這一種解釋方法一般涉及到大型商戶的計算,老百姓用不到啊,囧,就不舉例子了,啊啊啊啊,這里細寫能寫論文了!)

綜合上述,即生產角度的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之和,收入角度的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額、營業盈余之和,使用角度的總消費總投資加凈出口之和。
可能這里聯系到開篇的那個故事你就會發現,正是由于GDP計算的繁雜,也就導致了在計算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金錢流流轉一圈,但是卻對于流轉的每個人來說,沒有相應的收入增加,這里更多的是想指出,GDP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能體現一個經濟體的資金流轉程度的指標,所以就想現今的中國隨著GDP逐步上升甚至成為了世界第一,但是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每個個人的生產甚至生活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只是一個反應中國經濟水平已經比之前上升的指標,說明中國的經濟貿易流動性在不斷發展,其實在經歷了三四十年的不記成本的GDP趕超后,伴隨其出現的更多的是環境污染,霧霾啊,食品安全問題像毒大米造假吹塑大米,收入差距,中國文化缺失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這才是值得我們更多反思的地方,是否一個簡簡單單的指標就能讓我們的國家甚至我們的個人生活水平達到一個世界平均水平?也許我們需要走的路還會更長遠。

其實這個就可以在人均gdp中很明顯的顯漏出問題



(這里要切記中國巨大的財富差距,即使這里貌似很高了但是,財富差距上來說,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經濟水平還是很低的),貌似巨大的GDP數值,只要平均到我們巨大的人口基數上,一下子又打回了原形,不過這也說明我們還是有著很高的提升空間的,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幾次世界大戰對于世界經濟發展的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當下相對和平的經濟社會環境下,想要真正的提高每個人甚至國家的生活水平的話,也許我們要更多的在環境,食品,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諸多領域投入金錢時間與精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