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各國的飲食行業都在蓬勃發展中。有超過一半的英國成年人試圖通過控制每年的卡路里攝入量來減肥。不幸的是,減肥并不像拒絕餅干、選擇吃沙拉那樣簡單。甚至對于那些已經通過節食成功減肥的人也是如此。
所以,為什么即使我們計劃周全,最終卻發現節食那么難?為什么我們控制不了吃東西的欲望?
1.食物的暗示
當我們在超市里路過一個看上去美味可口的攤位,或是聞到一股食物的香味,我們就會無視掉它們所包含的卡路里和營養,馬上開始流口水。像這樣感官上的食物暗示是很難被忽視的,更重要的是,這種暗示不僅能由味覺和嗅覺引起,廣告或品牌標識也能吸引到我們。
饑餓的時候,荷爾蒙激素會刺激大腦,然后我們就會注意到更多的食物提示。研究人員還發現,當我們處于饑餓狀態時,我們的大腦反而會更加注意那些不健康食品的暗示,比如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研究顯示,當實驗的參與對象看到高熱量食物的圖片時,這些提示引起了預期中的食欲反應,比如唾液分泌,或是直接報告說想吃圖片中展示的食物。
這些現象意味著,對于那些正在減肥的人來說,如果他們在節食的過程中感到了饑餓,高熱量食物會吸引人們眼球的特性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過,從積極的一面看,我們可以鍛煉自己的意志力,讓自己忽略那些誘人的暗示。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忽略了電腦上的高熱量食物暗示的參與者吃的零食,比關注了暗示的人更少。
2.不讓吃就更想吃
節食通常意味著要“放棄”那些我們喜歡的高熱量食物,以減少熱量的攝入。但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我們被要求不去吃這些食物,反而會更渴望它。甚至比我們沒有被剝奪的時候更渴望吃那些禁止食用的東西。
而在另一項研究中,經常吃巧克力的人則被要求一個星期都不許吃任何巧克力。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者對巧克力和其它高熱量食物的欲望,比起沒有被禁止吃巧克力的參與者明顯更高。除此之外,當參與者被允許食用原本被禁止的食物時,他們就會吃掉更多卡路里。
這就表示,即使節食者試圖避開那些喜歡的食物,但是對于剝奪的行為和對食物的認知反應,也可能無意中產生更多的誘惑。
3.“去他的效應”
減肥的時候,吃什么,什么時候吃,通常都會受到減肥者選擇的飲食計劃的限制。但嚴格的節食規則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任何不依賴人體生理信號的飲食行為,都會增加暴飲暴食的風險。
節食規則的另一個問題是,就算只是小小的違規一次,比如偷偷吃一小塊蛋糕,都會破壞整個節食的過程。研究人員稱之為“去他的效應”,學名叫作反調節進食。這個效應已經在一些實驗中得到了證實。這些研究一致表明,那些相信自己已經打破飲食規則,吃了高熱量零食的節食者,在吃完晚飯后就會繼續攝入更多卡路里,因為他們都已經在心理上將節食行動歸為失敗,所以就會想“去他的,我可以好好享受了,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而之后的大吃大喝往往讓他們長出更多的肉。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額外攝入的一些卡路里幾乎不會對飲食產生重大影響,但這樣的失誤卻會造成更大的心理影響。節食“失敗”很可能引發諸如內疚或壓力之類的負面情緒,而這兩種情緒都會導致暴飲暴食。
從以上的這一切我們能學到什么?要求節食者遵守嚴格的飲食規定,或者禁止他們吃喜歡吃的食物都是錯誤的,它們自相矛盾地增加了節食者暴飲暴食的風險。相反的,對于節食者來說,承認人類天生就被高熱量食物所吸引,承認如果我們餓了,這些暗示就會帶來最大的誘惑,這樣反而可能起到作用。
肥胖率的上升意味著有更多人傾向于使用節食減肥的方法。但可惜的是,現在并沒有完善的飲食規則能幫助我們實現我們的健康目標,不過如果我們理解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并能認識到節食的心理效應,就可以在面對誘惑時重新獲得控制權。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ibtimes,譯者 狗格格,轉載須授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