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閱讀一本好書時,就連饑餓也會忘掉。仿佛你已經忽略了這些饑餓感,直到你完成你所做的事情,才感覺自己餓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答案是非常復雜的。
當一個人餓了,一連串的觸發通知大腦,身體需要食物。其中一個叫做饑餓激素的觸發器,《根據2006年的一項審查生理和行為》雜志上說明:“它是只有哺乳動物才有的特質,被證明能增加食欲和食物攝入量”。身體的大部分供應胃促生長素在胃和十二指腸中創建(小腸的第一部分)。曾經,專家們都認為胃促生長素可以穿過血腦屏障和大腦的某些部位,此外,胃促生長素還會分解足夠高的濃度來刺激饑餓,提醒我們該吃飯了。

然而,一個奇怪的發現表明,饑餓激素不會一直存在。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臨床營養學雜志寫道:59名成年肥胖者參與了eight-week-long實驗——每隔一天的禁食。研究人員測試了參與者的胃促生長素水平后,他們發現在任何時候,饑餓與胃促生長素濃度無關。換句話說,當人們禁食時,胃促生長素的含量也增加了。但不知什么原因,這些人并沒有說感覺比平常更加饑餓。

所以,為什么人可以無視他們的饑餓感?一位營養師說道:“根據坊間的觀察,當一個人在進行高度集中的活動時,可以使人遠離饑餓。”如果你真的心煩意亂或者精力集中,通常人們會失去饑餓的感覺。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饑餓的感覺將會減少,因為你仍然高度集中在別的東西上。然而,如果你的周圍有許多線索來提醒你的饑餓——比如,你正在讀一本小說,但此時廚房飄來了晚餐的味道,那么你可能會記得你已經餓了很久。
說了這么多當然不是為了提醒大家餓的時候不去吃飯,而是要大家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養成良好定點吃飯的習慣,才樣才能個棒棒的身體。(科技新發現康斯坦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