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漢語拼音和鍵盤字母是什么關系?

    每天上班用著機械鍵盤的實習編輯丨二幺二

    估計這位朋友想知道的是,鍵盤上的字母和漢語拼音重合是意外的巧合還是命運的必然。

    但在開頭先提一句,兩者重合得并不完美,因為英文中沒有ü,而漢語拼音中的v,按《漢語拼音方案》的規定,也只用于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不過這是個語言學上的事兒,暫不表。

    其實,問題中隱含了一個預設,既然是重合,那么就意味著拼音和英文字母并不是一個東西。確實如此,現代鍵盤上的是英文字母,而漢語拼音,是拉丁字母。從語言學上說,英文字母屬于拉丁字母,而各個國家用的字母大同小異。這也可以部分解釋ü的問題。

    ●百度百科上列的幾種拉丁字母的代表

    說到底這是一個到底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這就需要捋一捋漢語拼音和鍵盤的歷史。

    最早的鍵盤,其實就是打字機。打字機這個東西,發明歸屬誰,說法很多,但時間上,都在18、19世紀,地點,不過是幾個歐美國家,比如英美意法等,而這些個地方都用拉丁字母,所以,繞來繞去都是那么

    20來個字母。

    直到1868年,美國人發明了廣受詬病的QWERT鍵盤,英文字母鍵盤就此被扶正成了國際標準,這個時候的鍵盤還只是打字機。

    ●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設計的QWERT鍵盤

    打字機和鍵盤還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對中文來說。打字機屬于所敲即所得,鍵盤則接入了更復雜的編碼系統,所以使用拉丁字母的打字機并不能打出中文來。

    當然,國人也有過打造中文打字機的嘗試,當年的富人階級林語堂先生就斥資12萬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千萬人民幣)造了一臺自己發明的打字機,還取得了美國專利,文人朋友們也很是捧場,但最終還是因為造價太高沒能實現量產。

    ●林語堂打字機

    再來看看漢語拼音的時間線。從古至今,國人對漢字進行注音的努力一直都有,拉丁字母也從來不是唯一的選擇。比如唐代有過用漢字本身標拼音的嘗試(這種方式叫直音),少數民族也曾用阿拉伯文字標注漢語讀音。

    ●回族小經中的字母表

    但是,民間的注音努力只能在小范圍有所收獲,有時候帶來的反而是方言的進一步地方割據。

    這時候就需要官方出面定一定官話了(所謂雅言、國語、普通話指的都差不多是一個東西),說到官方注音系統,元代時,用過八思巴字,一種脫胎于藏文的蒙古拼音文字,本來用來拼寫蒙古文字,后來也用于給漢字注音。

    ●《蒙古字韻》中的字母表

    語言的傳播往往依賴強制力,英語能全球流通就伴隨著血淋淋的殖民黑歷史。當蒙古人統治的元被明朝取代之后,漢人就開始了推倒蒙古注音的工程,當時官方頒布了《洪武正韻》,采用的是反切的注音方式,就是將聲母、韻母音調分開用漢字標示。

    ●《洪武正韻》

    開始采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始于利瑪竇,作為知名傳教士,不會漢語何談傳教。一個意大利人,想順利念出漢字,能想出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往漢字發音上靠,實際上和今天的你用愛老虎油給愛豆表個白沒什么區別。只是深感身負重任的傳教士們有錢有閑有恒心,把這種注音方式編纂

    成了系統。

    后來者金尼閣就在利瑪竇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注音體系,并上升到理論高度,成書《西儒耳目資》(形式上就像一部古早味新華字典)。

    ●B站上根據利瑪竇、金尼閣注音系統,用明代官話念《三國演義》的視頻截圖

    這本書中的拉丁化注音體系用到了25個字母,和現代漢語拼音體系已經很相近了。之后也不斷有外國傳教士做給漢語拉丁化注音這個事兒。

    時間線拉到近代,熱愛文字改革的新文化運動參與者們,給漢語拼音提了各種方案,但和過去一樣,沒有官方支持,也只能是在小范圍用用。這個時候,除了用拉丁字母,還采用過類似日文假名和速記符號兩種方式來注音。

    今天的漢語注音能統一起來,采用拉丁字母,和古時候一樣,也逃脫不掉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廣。這個進程始于1955年開始的

    文字改革。

    當年的《漢語拼音方案(初稿)》在征集各界人士腦洞的基礎上,整合出了6種方案,4種筆畫式的,2種字母式(分別是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的,想來筆畫式的也是經過了嘔心瀝血的設計,但是當時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還是在匯報時說:

    “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難以得到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不如采用拉丁字母。”

    為什么沒有用當時蘇聯用的斯拉夫字母,據說是為了和慣用拉丁字母的東亞、東南亞對齊。

    那么最終推行的拼音和鍵盤字母(不是打字機)到底有沒有雞和蛋的關系呢?沒有實錘,從中國計算機的發展史來看,也很是膠著,因為中國第一臺計算機雖然誕生在1958年,但從1956年開始,中國代表團就赴蘇聯考察計算機技術了,這正好與現代漢語拼音制定的時間重合。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選擇注音方案的時候,肯定考慮了拉丁字母在國際上的通用度,之后完美適用電腦鍵盤也就是順水推舟的事了。

    參考資料:

    1.金薰鎬. 西洋傳教士的漢語拼音所反映的明代官話音系[J]. 古漢語研究,2001,01:33-39.

    2. 羅常培. 漢語拼音方案的歷史淵源[J].文字改革,1958,01:15-16.

    3.《漢語拼音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edu.cn/s78/A19/yxs_left/moe_810/s230/195802/t19580201_186000.html

    4.達達,《IT歷史觀:這就是中國第一臺計算機》,https://www.ithome.com/html/it/219719.htm

    5. 《林語堂發明的中文打字機》,

    • 發表于 2017-08-14 00:00
    • 閱讀 ( 66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