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科技再發達,住的再高,現代人依然得給自己留一條后路。因為面對地震和火災,再成熟的救援體系都可能與你無緣。
救援方式不一而足,卻沒有一個不將消防員的生命置于危險的境地。而從機器人誕生以來,科學家就沒有停止將這些“不死之身”運用在消防救援的努力,電子蟑螂和無人機已經在火災現場服役。
現在我們要歡迎一種長相更別致、更能適應災禍現場的消防義工:蛇形機器人。一個月前,日本東北大學等組成的團隊曾發布了一款蛇形機器人,通過內置馬達驅使毛發微震動,從而像蛇一樣匍匐前進,可以達到 10cm/s 的速度。

這個造型略顯猥瑣的機器人能在地震和火災現場自由出入,輕松勘探倒塌受損的建筑物內部,對生命救援幫助極大,該團隊力爭 3 年后將這款產品投入實際應用。

該機器蛇頭部就是一個高清攝像頭,周身覆蓋著濃密的尼龍細毛。唯獨頭部下方沒有毛,這里安裝了空氣噴射管嘴,使它能夠向下噴氣從而像蛇一樣升高自己的身體。
斯坦福大學的團隊新近開發出一種更加靈活的蛇形機器人,區別在于它可以像葡萄藤一樣生長,擠壓瓦礫,找到被困在建筑物里的幸存者,甚至還能向他們送救援物資。

當然這是最終的愿景,因為該團隊拿出來的還僅僅是一個塑料產品。它也具備蛇形姿態,身體是一個卷起的軟管材料,一端有一個充氣泵,另一頭放置著一架照相機。當泵被啟動時,機器人就朝相機方向膨脹并增長。
雖然看外形像蛇,但其靈感倒更像是來自于蔓藤植物,它代表了一種新型的軟體機器人的誕生,它們身體能以無意識的方式移動。
在這個原型產品里,機器人能夠通過一側充氣來轉角,并且決定在什么位置釋放相機,通過哪些算法來解讀看到的內容,選擇哪條合理的路徑來達到目標。
雖然周身是脆弱的充氣塑料,這個機器人還是完美爬過了尖銳障礙物,并且沒有受到傷害。
相比體態固定的同類蛇形機器人,斯坦福的產品身體可能會卡在環境中,但這并不會阻止機器人繼續向前,因為只要它一直在堆砌新材料,就能繼續“生長”。

目前的原型是由廉價塑料制成的,研究人員計劃嘗試使用芳綸纖維來作為其周身材料,并且使用加壓液體而不是空氣來“促進生長”。
在試驗中,蛇形機器人的生長極限達到了 72 米。如果它的構成材料可以保證負重,那么它可以將任何需要的救災物資運送到人力無法達到的地方。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