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月球正在遠離地球?

    “阿波羅”號登月時,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安放了一面鏡子(測距儀)。此后,科學家從地球上向這面鏡子發射激光,并通過激光往返時間測算地月距離。結果顯示,月球每年遠離地球約3.8厘米。

    月球遠離,“真兇”是誰?

    1695年,埃德蒙·哈雷開始埋首于彗星軌道的研究。這是一件極端需要勤奮與耐心的工作,不光是因為驚人的計算量,還有從卷帙浩繁的故紙堆里一點點搜尋相關記載的水磨工夫。直到十年后哈雷才發表了關于那顆后來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的計算,但在那之前,他先發現了一件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事:

    從歷史記錄中的日月食時間來看,月球的運行速度似乎發生了變化。

    要是再退回去兩百年,恐怕根本不會有人相信月亮居然會有什么改變。幸好在哈雷那個時代,科學剛剛取得了一個偉大的勝利:《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為人類提供了分析和認識宇宙的武器。如果沒有證據表明歷史記錄出了錯,那么記錄下來的事不管有多難以置信,都應該先認為它發生了。于是天文學家們摩拳擦掌地向這個謎團撲了上去:首先是計算出了月球運動的變化量,每一百年多移動了10角秒。10角秒是多大的距離?它僅僅是1度的1/360。這樣的變化真是太微乎其微了,難怪直到17世紀末才被察覺。天文學家由此計算了月球的軌道,這個發現意味著它正在遠離我們。沒人對此感到恐慌,牛頓已經告訴了大家,引力揮舞著控制整個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指揮棒,一定有什么東西的引力影響著月球,只需要找出它是誰。太陽是第一個“嫌犯”:它的質量最大,引力作用想必也最大。其次是金星,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不過接下來的計算就讓天文學家們有些挫敗:太陽的影響——專門術語叫“攝動”——頂多只能解釋月球運動變化量的一半,而金星的攝動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至于火星,比金星更小又更遠,那就更不能指望了。

    解釋這個現象的最終可能落在了地球身上。在哈雷發現月球變化的一個半世紀之后,人們確定了導致月球遠離地球的“真兇”:那就是地球自己。

    地月相吸,為何越來越遠?

    假如地球和月球都像高中物理習題集的描述那樣只是一個質點,那地球的引力是絕不可能反而把月球推走的。但它們在真實世界中不但是個巨大的球,而且是個會變形的巨大的球。要是你曾經在皓月當空的夜晚在海邊漫步,就會對這種變形有著深刻的感受。同一個地點的海面每天會經歷兩次高潮——月球吸引著包裹在地球表面的海水,形成一個橢球形的“水球”,水球的長軸方向從地球指向月球。長軸方向的海面在一天中達到最高,這是“潮”;短軸方向的海面在一天中最低,這是“汐”。

    潮和汐的產生,是因為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大小的月球引力,所以物理學上用“潮汐力”來稱呼由于引力差異而產生的力。地球在月球的影響下產生潮汐,月球雖然表面沒有海洋,也照樣會在地球的影響下產生非常微小的拉伸變形,不妨把這看作是固體的“潮汐”。

    現在你退到海岸的高處,海面不斷升高,浸濕了沙灘。別忘了,與此同時地球在自轉,而月球在繞著地球公轉。地球自轉比月球公轉快得多,所以海面的最高點根本來不及恢復原狀,馬上就會被地球的自轉帶到月球的前方:瞧,月亮不是漸漸偏西了嗎?這一大團凸出的海水可以近似地和月球單獨“結算”引力,前方的海水和落在它身后的月球互相拉扯。先進帶動后進的結果是月球在軌道上獲得了加速度,來自地球的引力不能讓它安分待在原來的軌道上,于是月球竄到了能量更高、離地球更遠的軌道,這就是“潮汐加速”。而地球呢?原本好好的自轉著,卻被一團向后的海水拖了后腿,自轉的速度不得不稍微放慢一點。這樣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在地球的海面上發生,日積月累,后果終于變得不可忽略。

    要是你覺得地球的變化似乎很難有切身體會的話——過去 10萬年累積下來,地球的自轉周期一共變慢了1.5 秒,這確實對我們的生活沒啥影響。那么我們不妨抬頭看看月球,月球并不是天生這樣癡心一片朝向我們的,它當初也有自轉,只是它的質量比地球小,自轉已經被來自地球的潮汐力“消滅”了。月球表面的固體潮最后被牢牢地鎖定在正對地球的方向,永遠只能用同一面朝向地球,這就是“潮汐鎖定”。

    質量較小的月球已經被鎖定了,質量較大的地球也正前進在被鎖定的路上。月球在潮汐的幫助下,不斷地“偷走”地球自轉的能量,一直要到地球的海潮也被鎖定在正對月球的方向,潮汐的這種“吃里爬外”的行為才會結束,科學家估計這需要好幾十億年的時間。到那個時候,潮起潮落和月升月落將變成遠古的歷史名詞,歷法也必將面目全非:一天和一個月長度相等,都是現在一天(24 小時)長度的47倍,一年只有不到 8天。我們太陽系的近鄰里就有這么一對兒榜樣: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冥衛一。這兩個天體的質量差異更小、彼此距離更近,早早地就達到了彼此的潮汐鎖定,面對面地繞著共同質心旋轉,仿佛跳著默契的雙人華爾茲一般。天體質量差別太大的系統就不太“公平”了,小天體不但被單方面“鎖定”,還要被大天體的潮汐力捏圓再捏扁,甚至可以把它捏出噴泉來,比如木星和土星的某些衛星的遭遇。

    (作者:果殼網 流言百科)

    • 發表于 2014-02-16 00:00
    • 閱讀 ( 1161 )
    • 分類:其他類型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