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嘗試使用正常的語速和語調朗讀下面這句話:
“妹妹你坐船頭,哥哥在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
如果你不是00后生人,大概會覺得這個任務有些困難,因為歌曲的旋律總會跳進你的腦海,讓你情不自禁地唱出來;只有專注精神,花費很大的努力,才能磕磕絆絆地讀出來。
為什么朗讀熟悉的歌詞會如此困難?這是因為,我們對于歌曲的記憶包括了歌詞、旋律等成分,這些成分并非彼此獨立,而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作為一個來整體存儲的;一旦激活了其中的一個成分,其它的成分也會自動地獲得激活。例如,有實驗發現,如果先播放一首歌的歌詞片段,那么被試可以更容易地識別出這首歌的另一部分旋律片段;反過來,如果先播放一首歌的旋律片段,也可以讓被試更容易地識別出這首歌的另一部分歌詞片段。
當我們試圖讀出一句話時,大腦根據記憶系統存儲的語音信息,生成相應的讀音“方案”。但是,對于歌詞而言,我們在加工了文字之后,也會自動激活對應的旋律等成分,激活整體的記憶表征;此時我們就面臨著兩種相互沖突的方案,一種是用正常的語音“讀出來”,另一種是按照旋律“唱出來”。在這兩種方案之間,“唱出來”對我們來說更熟悉、更自然,加工更流暢,因此會在競爭中占據上風。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心理資源,才能抑制住這個方案,按照正常的語音朗讀,因此感到格外困難。
如果對一首歌沒那么熟悉,不能很容易地提取出旋律等信息,那么朗讀歌詞的困難就會小一些。此外,我們也可以人為地讓“讀出來”這種方案變得更容易加工,比如強迫自己反復地讀一句歌詞;經過反復的練習之后,這句歌詞的讀音就不再是一個一個獨立的音節,而是像歌曲一樣,形成了一個整體的記憶表征,而且經過了反復的激活,更容易提取出來,這時再朗讀就不會有什么困難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