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前的采訪。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兩會開幕的時候才是采訪的開始,早在開幕之前的準備階段,暗戰就已經開始。比如對部長和各地封疆大吏的約訪(關于高官的采訪會有專門章節交代)。
如果你此前曾經采訪過兩會,不要忘了及早給去年采訪的代表委員們打個電話,問問他們今年有什么樣的議案提案。你也可以在3月2號代表團陸續到京前跟對方代表團聯絡員聯系,一起接機采訪,一些準備充足的代表團,你還可以問聯絡員們要到一套有代表房間號的名冊,這份名冊將是你日后聯系代表采訪的主要依靠。
因為政協會議比人大會議提前兩天召開,所以政協委員是會比人大代表提前到。3月2日的時候政協委員會到各自的駐地報道,此時也是很多媒體采訪的時機。
“圍堵”大會堂。此后3月3日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兩會開始,不過真正的新聞大戰,還是在3月5日全國人大會議開幕之后。
“圍堵”是人代會開幕后媒體的關鍵詞,圍堵分為兩個地方,一個是大會堂的東門外,這是人大代表進入的門,圍堵的主要是各地地方高官。而北門則是圍堵由此進入的列席會議的各中央部長。
傳媒圍堵的官員幾乎都是政治明星或者敏感地區官員,前者比如當初的汪洋、胡春華等,后者比如西藏和新疆的黨政高官。只要能將其圍住,這些高官總會回答問題。如今兩會的圍堵采訪幾乎變成了一個純粹的“體力活”,另外就是“簡單粗暴”,此時你要做的就是眼尖腿快,認出人之后沖上去。問題不宜宏觀不宜開放式設問(諸如下一步發展計劃之類的還是留給代表團自己的新聞發布會上問吧),直接問具體的事,敏感問題也無所謂。
雖然跟隨“圍堵”只能是群訪,但對于對新聞人物面孔不熟悉的新人來說,這依然是發現高官最簡單的方法。
隨后開幕式舉行,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不過上會的老記者們不會真安靜的聽報道,因為會場外的各個廳內,政協委員們在通過電視旁聽報告,也有一些委員坐在二樓大廳內喝茶休息,記者可以穿梭采訪政協委員,或者在一樓圍堵出來去衛生間的人大代表。新記者可以盡量先看委員胸牌,等看清名字確定身份后再問問題。臉皮一定要厚,不必擔心委員們拒絕,因為此時他們也很閑。
而大會結束之后,又是類似開幕時的圍堵。事實上這種圍堵的來的新聞基本大同小異,除了不漏稿之外,基本不會出彩,而真正的媒體功力,就要看接下來的采訪了。
重中之重:代表團審議時的采訪。從3月5日下午開始,代表團開始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事實上,3月4日尤其是3月5日有一件比較關鍵的事,就是要到各個代表團找聯絡員去要有代表房間號的名冊,很多賓館會同時有幾個省的代表團,記得要一網打盡。動作要快,因為他們不會印制太多。這個名冊同時也要復印一份給未能持證上會的本媒體記者,以便他們電話約訪。
3月5日下午慣例各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此時就是約采訪的開始。
認人是你此時發現的最大困難之一,但請記住做記者永遠不要羞于開口,直接問旁邊的當地隨團記者,或者坐在工作席上的該代表團隨團人員(多是省委辦公廳或省政府辦公廳的秘書人員,他們對本代表團官員代表的臉孔很熟)你要采訪的官員是哪一個。
一般來說,第一次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代表們會按照某個心知肚明的順序挨個發言,這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任務,所以你要等到要想采訪的代表發言完畢后,再提出是否可以中途到外面大廳聊一下的要求。
除了會議中間,叫出來采訪外,會議結束后請某個代表留下來接受你的采訪成功幾率也很大,這種采訪一般都在半個小時內,超過這個時間,代表就要著急去吃飯了。
不管是對哪一級別的代表,當面約訪隨后坐下來即行采訪永遠最直接的有效,遠比約定一個幾天后的日期和跟聯絡員聯系靠譜。此時就不要發揚上午在大會堂的同仁精神了,如果你單獨約定的采訪對象走下來后別的同行也伸過來一只錄音筆而同時你又很在意獨家問題的話,就直接告訴這位同行好了。
事實上,午飯和晚飯期間,在餐廳里等對方吃的差不多的時候做到他身邊提出采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人吃完飯后樂意跟你聊一會,或者回房間聊,當然高官除外,這在下一節會有單獨說明。
說到證件的問題,除非有警衛要求查看,進入代表團駐地后收起記者證比帶著他更能上采訪對象開口,這個在胸口晃動的牌子只會讓對方更緊張,尤其一些市場化媒體。
人代會開幕后的第二天你可以去到大會新聞中心拿前一天的各代表團發言簡報,不過基本上所有的“料”都被剪除了,簡報上都是表態文字。所以,想要弄料,簡報用處不大,還是要到現場。
從第二天也就是3月6日開始,各代表團開始小組審議。約人采訪的最佳時機也開始到來。上述已經講過的方法這時候都可以充分運用,在小組討論現場你也會看到經常有代表被約到外面接受采訪。
一些地方尤其是地市這一級的宣傳部官員會在兩會期間努力尋求擴大本市領導的影響,他們會和諸多中央級媒體的老記者多有聯系,邀請他們采訪本地代表官員,如果你認識這些老記者,可以讓他們跟你多通消息,以便獲得一些采訪便利。
另外要注意的是,你要及時跟各代表團新聞聯絡員確認該代表團是在駐地舉行會議還是會去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團會議(一般也就一次),此時往往是中央高層要到該團參加審議。按慣例,政治局常委們到代表團駐地參加審議時,絕大多數上會記者是無法進入現場的。
基本上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大概3月10號左右,都是約人采訪的好時機。這時候一般各省的廳局長和市長們都還在,而兩三天后,一些主要的市廳官員也會開始請假,原因無外乎是拜訪部委和大型國企,一個市長兩會期間拜訪多個部委的司長并不罕見。而各省諸如發改、財政這樣的廳局官員更是忙的很。
事實上,兩會到了中間,代表便開始散了,此時能夠留在會場堅持討論的,多是基層代表,而且往往討論時間很短。所以兩會采訪,前半段最為重要。
按照全國人大的要求,各個代表團都會舉行“團組開放日”并在開放日當天的審議會后接受媒體的采訪,各省黨政一把手都會出席。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團組開放日”主要是針對境外記者,境內記者無論是否開日放原則上都可以旁聽的,有時候也會有人問你,你最好提前到會場,然后坐在工作人員席默不作聲就是了。
最近兩年出現的一個不好的現象是,一些省份的代表團開始限制境內記者進入某天某次小組討論現場,這并不符合大會新聞組的要求。這時候除了聯合其他記者跟現場工作人員據理力爭外,找幾個諸如新華社、人民日報這樣的在場記者朋友一起進入,也可偶爾一試。
在審議現場的部委官員的采訪。從3月5日開始,按照規定,很多部長都要列席全國人代會各省代表團的審議,以便聽取意見。但部委高官們去哪些代表團,去幾次,并未有特定之規。不過,總體上看,資源大省或欠發達省份會受到較多的關注。
大多數部長們的行程,是在全國人代會正式開幕時就大致安排好的。但最確切的消息一般在頭一天才會敲定下來,具體情況各團聯絡員也不太清楚,而是由各代表團隨行的省辦公廳工作人員掌握。參加審議的部長們基本不會在討論現場發言,不過記者圍堵采訪時會多說幾句,尤其當他們身處某個民生熱點需要表態之時,比如現在的住建部部長。
兩會”期間,除了國家領導人和部長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部委中層官員旁聽各代表團審議。如果沒有別的任務,大可跟對方聊一聊,換個名片,以備日后之需。
提到換名片,這也是上會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抓住一切和采訪對象交換換名片的機會以為報社積累采訪資源,因為你一年中再也沒有別的機會可以和這么多政治經濟文化精英們相對平等的交流。
沒有上會證件的采訪。對于沒有上會證件的記者來說,采訪會有很多麻煩,但是也并非無所作為,事實上,很多地方的都市報報道兩會的記者都在幾乎沒證的情況下做出了出色的報道。如果是報道本省代表團的新聞,依仗作為地方媒體對自己代表團成員的熟悉并不是難事。
如果你是全國性媒體,那么首先就是拿到此前提到的各代表團成員的房間號,給賓館總機打電話并說出房間號碼和代表名字,對方會給你轉接。如果對方在房間,就可以試著進行電話采訪。另外一個方法是想辦法讓代表或者委員把你帶進駐地會場,你可能是去采訪他,也可能他就是此前一個熟悉的采訪對象,對方只是單純的幫你這個忙——所以兩會時候和身為代表委員的采訪對象保持良好的關系很重要——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因為記者本來就是以麻煩別人為職業,但是也要記得別頻繁麻煩對方,尤其當對方是官員的時候。有時候,地方代表團的工作人員也能帶人進去,但是在一些有軍隊背景的賓館,比如京西賓館、西直門賓館、遠望樓賓館等則對此控制比較嚴格。
有些全國性的市場化媒體本身會擁有強大的聯絡名單,如果你在這個媒體有朋友,而且他也沒證,那么記得跟著他就是了。另外按照最新的規定,沒有證件的記者只能在一樓大堂會客廳,但你既然已經進來了,總是有各種辦法到達會場。而且只要進了駐地,就干脆待到晚上再出來。
(作者:馬昌博,壹讀執行主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