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有些單詞見過很多次,卻總沒記住?

    只要你學過英語,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單詞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以前見過的,可就是記不起來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這是怎么回事呢?或許你會認為:這是因為記得不牢唄,多記上幾次,下次我和這個單詞就“彼此認識”了。可是,我們和這個“似曾相識”的單詞,那次匆匆一別之后,大腦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讓我們先情景重現一下。那一天,我的確是在背單詞的過程中,看到了這個單詞。不僅如此,我還讀了幾遍,寫了幾遍。然后,就接著去記憶其他的單詞了。于是,“見過”的確是發生在我與這個單詞之間的事實。問題是,當我們若干天后重逢時,我卻不再認識它了。能夠說出這個單詞的含義,讀出這個單詞的發音,甚至能夠將其拼寫出來,才能算是真正“認識”吧。于是,我和這個單詞之間的故事可以分成上下半集。上半集的關鍵詞是“見過”,下半集的關鍵詞是“認識”。

    “見過”其實屬于內隱記憶

    先說說上集吧。“見過”這個過程其實有個洋氣的專有名詞,叫做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既然是“內隱”,就說明這種記憶是比較低調的。但是,低調往往是需要資本的。沒有資本,低調干啥用啊。讓我們一起看看“內隱記憶”低調的資本。

    首先,內隱記憶之所以號稱“內隱”,是因為其屬于另一類記憶任務,這類任務和我們通常所講的記憶不同,不要求我們有意識地去回憶所學習的內容,但可以在操作某些與這些內容有關任務的過程中,將所學內容不自覺地反應出來。比如,我對單詞的“似曾相識”就是這個反應過程。

    其次,內隱記憶是通過間接測量和推理得出的,是一種假設的記憶系統的名稱。這就意味著內隱記憶是比較抽象的,往往不能通過技術手段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需要通過一些測量來推理其客觀存在。比如,我就解釋不清是怎么對那個單詞“似曾相識”的,因為那個過程太抽象了,太不“實在”了。 可是,有這么個簡單的實驗可以讓我們發現它。比如,當我們看了很多遍的“江”這個字,現在讓你寫一個“氵”偏旁的漢字,我們就很有可能寫“江”字。

    目前,絕大部分的內隱記憶研究工作都是關于啟動效應這一現象的。啟動效應(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與某一刺激的接觸而使對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說得簡單點,那就是內隱記憶可以做個引子,這個引子可以把我們大腦子與這個引子相關的其他記憶內容啟動起來。比如,我覺得那個單詞我見過,緊接著,我的大腦開始去思考,那個單詞怎么讀,怎么寫,是什么意思,而這些過程就是我和單詞故事之間的下半集內容——“認識”。

    “見過”和“認識”怎么就不一樣?

    和“見過”內隱記憶相對,“認識”的過程明顯屬于外顯記憶。外顯記憶也就是我們最常去講,也最讓我們頭疼的記憶。我們正常人學習成績的好壞,記憶受損患者的記憶力衰減情況都是通過這個“外顯記憶”來評判的。所以 “外顯記憶”往往讓我們又愛又恨。和“內隱記憶”的低調不同,目前。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主要有這么幾點不同:

    首先是大腦對二者的加工不同。比如,單詞都有其含義,我們能夠通過通過理解單詞的含義,用其造句,使用到具體的語言交流之中,這就屬于“意義加工”。而這種意義加工對外顯記憶作用很大,也就是說理解有助于“認識”。可其對內隱記憶卻沒有太大作用,也就是說理解對“見過”意義不大。

    第二,你若僅僅“見過”,“聽”到時可能就覺得陌生了。心理學上對這個過程的解釋是:學習和測驗呈現方式的變化,對兩種記憶具有不同的影響。可以這么解釋,如果你對某一單詞的學習通過“見”來實現的,那么當對你進行測試時,采用“聽”的方式,你的可能會覺得很陌生,也就是說你的內隱記憶成績下降了。可是如果你已經形成了外顯記憶,那么不論你測試時是“見”還是“聽”,都能認識。也就是說學習和測試方式的不同,不會影響你的外顯記憶。

    當然,兩種記憶在大腦中的活動也不相同。外顯記憶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記憶,其主要是由于大腦的海馬結構和其周圍的大腦皮質的活動導致的。而現在的腦科學發現,在基底神經節、小腦、右側頂葉等腦結構中都可能涉及了不同的內隱記憶任務。所以,內隱記憶要比外顯記憶還要復雜。而且,研究人員早就發現,失憶癥患者雖然外顯記憶能力喪失了,但其內隱記憶能力仍在,且能夠應用內隱記憶實現一定的學習能力。

    說了這么多,我想你還是和我一樣,對這些抽樣的概念稀里糊涂。好吧,先不管它,讓我們做一個測試:來去的“來”加上“氵”念做“lai”,那么來去的“去”加上“氵”念什么呢?你可別告訴我念“qu”啊。明明是熟悉的“fa”,可為什么我們那么想去念“去”呢?這就是因為我們受到了內隱記憶的干擾。“淶”的構字方式的內隱記憶干擾了“法”的外顯記憶,從而影響了我們的第一反應。

    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關系。比如,網上曾經流傳,要想記住自己究竟有沒有鎖門,就得在鎖門后打上一套降龍十八掌。這也不無道理,畢竟降龍十八掌不好打,得調動我們的“外顯記憶”,可這“外顯記憶”卻是和“鎖門”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動作緊密相連的。我們只要能夠記得打過降龍十八掌,就自然而然記住了鎖門這個“內隱記憶”了。久而久之,每當我們進行“鎖門”這個內隱記憶時,也會啟動打套降龍十八掌這個外顯記憶。“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相互配合,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鎖門”了~

    現在,我終于知道為什么這個單詞我見過,卻不認識了。因為我記得不夠認真,沒有使用“外顯記憶”。實在記不住,也打套降龍十八掌試試!

    • 發表于 2014-02-02 00:00
    • 閱讀 ( 101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