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人的顏色世界與西方不同?

    2002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聲稱發現了宇宙的顏色。這是一個數學問題。研究先假設把宇宙裝進了一個盒子,并且一次就能看到所有的光,然后研究被計算出來的光的總和。最終,這種顏色被命名為“III E Gamma”,近似米色。

    但是,科學家們嫌這一說法不夠確切,邀請各界來為宇宙顏色定名。共有300多人傳來了電子郵件,建議五花八門,包括“大爆炸米色”、“銀河金色”、“宇宙土色”、“天文杏仁色”等等。最后,牛奶咖啡色脫穎而出,成為獲選者。可是,你會不會覺得這分明是一種粉色,或者米粉色?

    現在,回憶一下黎明時東方的天空是什么顏色——白色,還是紅色?把它歸入哪種色系取決于你的母語。漢語稱之為“魚肚白”,是一種略青的白色,而英語將其稱之為rosy-fingered dawn,歸入了紅色。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同民族在認識顏色和使用顏色詞的過程中,有著有趣的共性和差異。

    最早有學者認為,一個顏色詞涵蓋了光譜中的哪些部分,是由某個語言系統任意決定的,每個顏色詞也具有相同的地位。但是,人類學家Berlin和Kay在調查了98種語言后發現,各民族都是先在顏色連續體中定位出一些參照點,即焦點色,然后再對顏色進行切分。盡管,顏色范疇的邊界(如黎明時東方天空的例子)在不同的語言中存在差別,但焦點色(白,或是紅)都是共同的。

    而對焦點色的判定,可能在文明之前就有了。因為它源于人類視覺器官——人類擁有紅、綠、藍三種視錐細胞的視網膜,賦予了我們感知色彩世界的能力。與人類不同,部分哺乳動物的視錐細胞只有綠、藍兩種,故只能分辨有限的顏色,如灰色和綠色、藍色、黃色。

    更有趣的是,Berlin和Kay發現在不同民族中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基本顏色詞的發展、進化是有序的。

    他們認為,各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不超過11個顏色范疇:白、黑、紅、黃、綠、藍、褐、紫、粉、橘、灰,且它們在不同的語言階段出現時遵循嚴格的演變順序:任何語言至少有2個基本顏色詞,表示黑和白 → 如果一種語言有3個基本顏色詞,必定有表示紅的名稱;→如果一種語言有4個基本顏色詞,這第四個詞不是表示綠,就是表示黃→ 如果一種語言有5個基本顏色詞,那么它就能分別表示綠和黃;→ 如果一種語言有6個基本顏色詞,一定有表示藍的名稱……

    如下圖:

    Berlin和Kay的這套基本顏色詞演進順序也受到了一些批評。中國語言學者張志毅在研究了漢語普通話和各地方言后認為,漢語中的“紫”的出現先于“褐”,上古漢語中“紫”就已是準基本顏色詞。張志毅為“普遍的顏色詞演進順序”理論做出了重要補充:由于所處自然和文化環境存在差異,各民族語言在顏色發生順序上有各自特性。

    此外,符合一般經驗的“各民族的色彩語碼系統均在向著越來越繁富精密逐步進化”論點,也到了東西方學人的不斷實證。林雪雰的《從漢字字書探析色彩字之演變》一文,列出了中國各朝代字書出現的色彩詞數量,分別為:秦漢《爾雅》117、東漢《說文解字》321、三國《廣雅》229,南北朝《玉篇》547,宋《廣韻》566,明《正字通》637,清《康熙字典》934——可以看出,顏色詞數量基本是不斷增加的。

    不同語言間的差別不僅僅表現在顏色范疇的邊界上,更有其所承載的不同審美偏好。為了研究顏色詞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差異,臺灣學者謝欣怡將漢語新詩與英語詩歌中的顏色詞從三個角度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結論如下圖:

    可以看出:西方色彩詞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以比喻修辭和崇高、悲觀的美感為主要基調,而中國色彩詞的使用以象征修辭和優美性為主要風格。

    而漢民族在色系的使用上,對冷色系(含輕冷色系)較有偏愛,西方民族則偏愛暖色系。比如有學者將《詩經》的色彩詞語有系統的分類整理,建構了《詩經》色彩詞的使用狀況資料庫。得出結果:詩經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顏色系是白色。

    顏色觀念從屬文化觀念,同一種色相在不同的文化下會有不同的使用和詮釋方式。美國的色彩研究者,曾引用道家老子的話“五色令人目盲”來解釋中國人的顏色觀。不過,也可能是莊子所提倡的“無正色”觀施加了更大的文化影響——它取消了人眼所見之色,而改用黑白來還其“本色”。因此,當中國文化認為從黑白灰三色的水墨畫(寫意人物山水畫)中更能感悟天地之精髓時,西方畫家在不斷嘗試新出現的色彩、實驗新的顏料調配方式。

    不斷追求新顏色的西方人,逐漸將顏色的分類發展成為學問。

    第一支色度計就誕生于尷尬的褐色——它在光譜里沒有地位,不知該把它放哪兒。在拉丁語中,沒有表示褐色或灰色的詞,漢語里褐色系的詞語也比較稀少。1880年代,從事釀酒生意的英國人約瑟夫發現制出世界上第一只色度計,上面的刻度代表不同的褐色層次。憑借它,約瑟夫就可以從顏色鑒定啤酒的品質。

    1886年,美國人R.Ridgway編定了《博物學家的色彩命名法》,開色名系統性整理之先河。后來,A.Maerz與M.R.Paul匯集前人的資料,出版了一本西方色名最為豐富的著作《色彩詞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色名系統。

    最終,商業的力量將顏色的分類系統推向極致。1962年,赫伯特買下一家美國新澤西州一家小印刷公司,開始建造一個顏色帝國。他的夢想是:人們打個電話就能定制顏料,送上門的,就確切無疑是自己想要的那種。為此,赫伯特和他的同事劃分出比1000種色度更精妙的系統,而他的公司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顏色分類公司。

    他們的顏色分類標準曾用于翻新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的馬賽克地磚,給英國、日本等各種國旗的顏色制定過官方標準,也曾用于測量寶石的顏色,有時還可據此測出寶石的質量。不過,最令赫伯特驕傲的是,他們發明了能夠在移植前根據顏色鑒別脂肪肝程度的色卡,使移植后的排斥率大大減少,挽救了許多的生命。

    顏色和其他許多事物一樣,本是各民族文化中獨立發展起來的。隨著全球化的侵襲,專業的名稱與定義都被納入到同一個標準下。自此大多數行業內的溝通再無因文化差異帶來的阻隔,而其背后的審美差異,依舊在語言中保留。

    • 發表于 2014-02-01 00:00
    • 閱讀 ( 102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