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院士講科學》,該書由《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總策劃,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專家:王隴德,衛生管理和疾病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等職。曾任原衛生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大家都愛吃小龍蝦,但你知道么?小龍蝦里含有一種血吸蟲,具有可怕的傳染性。但是不用害怕,其實早在毛澤東主席執政時期,中國對傳染病控制的著名舉措之一,便是著手撲滅危害南方省份多年的血吸蟲病,要說起我們與血吸蟲的戰役,真是一場精彩的戰斗史呢!
撲滅血吸蟲病的新戰役

(醫學顯微鏡下的血吸蟲)
血吸蟲病曾經是中國主要的傳染病,患者會出現可怕的極度消瘦和腹部腫脹,痛苦萬分。雖然付出數十年的努力,但進入新世紀之后,血吸蟲病仍然在不少區域流行,一些原本已經得到控制的區域,甚至出現了疫情反彈。中國流行的血吸蟲病,主要是日本血吸蟲寄生人體導致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控制血吸蟲病的主要策略,是消滅釘螺這個中間宿主。這樣的策略,在山丘和水網地帶是有效的。在山丘地帶,釘螺會在水溝中生長,只要把舊溝用土填埋,里面的釘螺就全死了,再開一條新溝出來就沒有了釘螺。
所以,通過殺掉釘螺切斷傳播的鏈環,就可以遏制山丘地區的血吸蟲病。而在水網地帶,消滅釘螺和藥物治療血吸蟲病同步進行。醫生為患有血吸蟲病的人和牲畜提供吡喹酮,這種藥物可以殺死人畜體內的血吸蟲,讓它們不再排卵。于是,水網地帶的血吸蟲也得到了遏制。
但在湖沼地區這兩個措施的效果并不明顯。因為湖邊的灘地是釘螺最好的滋生場所。一只釘螺一年要產大約135枚卵,繁殖速度相當迅速。
20世紀80年代,人們曾為了消滅湖沼地區的血吸蟲病,出動飛機噴灑藥物來殺滅鄱陽湖里的釘螺,卻也同時把湖中的水生動物消滅殆盡,而且釘螺的數量在第二年就恢復了。很顯然,用藥物殺滅釘螺的策略是失敗的。
既然如此,我們只能在血吸蟲的生活史方面做文章。血吸蟲卵只能在水中孵化成毛蚴,也只能在毛蚴階段感染釘螺。一只毛蚴感染釘螺后能發育出數萬甚至更多的尾蚴,繼而感染人畜。水中高密度的尾蚴,造成涉水的人或者牲畜重復感染,是湖沼型地區血吸蟲病流行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湖沼地區的農民一般不將自己的牛圈養,而是習慣于把牛趕到湖邊去放牧。這樣,牛糞和人的糞便都會排入湖水,成為血吸蟲重新進入生活史循環的源頭。
中國“告別”血吸蟲病已經為時不遠

如果僅僅對人畜用藥物治療,不能控制再感染,因為在藥物起效之前,或者剛剛起效之時,涉水的人或者牲畜又可能被重新感染。但如果設法讓水中沒有蟲卵,就不會有新的毛蚴出現和感染釘螺。如果不再有新的釘螺感染,也就不再會有尾蚴感染人畜。
另外,釘螺壽命有限,沒有被寄生的釘螺,平均壽命是1年;但如果被血吸蟲寄生,釘螺的壽命就會縮短到只有200多天。200多天之后,所有被血吸蟲感染的釘螺都會自然死亡,因此不會再產生新的尾蚴。從而從源頭上切斷了傳播鏈條。
基于以上這些認識,我們制定了在湖區消滅血吸蟲的新策略,那就是封洲禁牧和修建現代化的廁所,以及鼓勵農民放棄耕牛,使用拖拉機。所有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控制人畜糞便向湖水內排放。
通過嚴格地執行這樣一些措施,曾經飽受血吸蟲困擾的江西省進賢縣,在3年之后不再有血吸蟲感染的新病例。這項策略被推廣到全國之后,血吸蟲病的急性感染病例下降了98%,湖區病例下降了3/4。
以前,安徽省是血吸蟲病的“重災區”。但從2013年直到2014年上半年,安徽省沒有發生一起血吸蟲病的急性感染病例,這是因為當地嚴格地貫徹落實湖沼地區的血吸蟲防御策略,將600多個受到血吸蟲病威脅的村落里的牛全部淘汰,變為“無牛村”。隨著湖沼地區血吸蟲病得到遏制,中國“告別”血吸蟲病已經為時不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