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驅蚊產品對貓有毒性”的小視頻在網絡上瘋傳,很多鏟屎官看完拼命點頭:“對對,自從知道了這個,我都不敢點蚊香,快被蚊子吸干了!”更多鏟屎官驚慌失措:“怎么辦,我剛知道!我家主子會不會已經中毒了?”
別慌,快來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有毒,也要分劇毒和微毒
那則小視頻是這么介紹的:“菊酯類化合物驅蚊效果好,價格低廉,是大多數驅蚊產品的主要成分。菊酯類化合物有一定毒性,但人體肝臟能將其分解后排出體外,而貓沒有代謝菊酯類化合物的能力,毒素會在貓體內不斷累積,久而久之會損傷其腦部神經,引發器官衰竭,嚴重則可導致死亡,幼貓也可能急性中毒。驅蚊花露水、驅蚊液里的避蚊胺,對貓來說也是有毒的,應避免讓它們接觸到。”
這些內容是正確的,但對于菊酯類化合物的毒性描述得很詳細,對避蚊胺的毒性卻含糊其辭了,導致很多養貓人過度恐慌。
不管是對人,還是對貓,菊酯類化合物的毒性都要強于避蚊胺。菊酯類化合物通常用于盤式蚊香、電蚊香液、電蚊香片和殺蟲噴霧劑產品中,這些產品并不直接與人體接觸,因此只要按照說明使用,并不會危害人體健康。而避蚊胺則常用于直接噴灑、涂抹在皮膚或衣物上的驅蚊液、驅蚊花露水中,是可以直接與人體接觸的,美國兒科醫師協會認為2月齡以上的嬰兒就可以使用避蚊胺濃度低于30%的驅蚊產品。
對于貓而言,菊酯類化合物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危及性命,還會在體內積蓄無法排出而造成慢性中毒,但避蚊胺的毒性則要低很多。
貓吸入或舔食少量含有避蚊胺的驅蚊產品,通常不會產生什么癥狀,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評定避蚊胺(即DEET)為“對哺乳動物幾乎無毒”,并認為它可以給貓使用。


(EPA官方文件Reregistration Eligibility Decision - DEET [1] 的截圖)
實際上,查閱一些提到避蚊胺對貓有毒的文獻就能發現,講述的多數是“氰戊菊酯和避蚊胺聯用造成貓中毒(氰戊菊酯就是一種菊酯類化合物)”[2, 3, 4],還有一些文獻中提到“在伴侶動物中,很少有避蚊胺造成的中毒發生”、“動物避蚊胺中毒的報告很少見”和“動物避蚊胺中毒的癥狀持續時間不長”[5, 6]。文獻中也提到,貓咪直接口服避蚊胺產品達到最少約1毫升/千克體重時,開始出現一些癥狀,口服量達到40~80毫升/千克體重時將致死[5],一瓶驅蚊花露水的容量通常在100~200毫升之間,貓咪喝下小半瓶花露水這種事大概并不容易發生。
(康奈爾大學的一個介紹避蚊胺的網頁 [2])
(文獻示例)
當然,這只說明避蚊胺毒性不強,并不是說避蚊胺就安全無毒。如果貓咪并沒有直接啃咬花露水瓶子,而是僅僅接觸少量的話,并不會中毒。
由此可見,如果以前曾經按照正常使用量噴涂驅蚊花露水,被喵星人吸入或舔食微量的話,并不需要太過擔心。如果能做到在以后盡量避免,也是很好的。

驅蚊,怎么做才不傷貓?
對于解決的辦法,小視頻中這樣說:“使用驅蚊產品時,就關緊臥室的房門不讓貓進屋,早晨起床后先開窗通風再開門;摸過驅蚊產品后,要先洗手再擼貓。”
這解決辦法有點不夠完美——關緊房門點蚊香,煙霧對人體健康也不利呀!有鏟屎官表示自家主子死活要上床一起睡,或者門縫很大關不緊;噴了驅蚊花露水,洗了手,身上的花露水還是在……怎么辦?真的只能挨咬了?

當然不!畢竟蚊子叮咬除了惱人的瘙癢之外,還有傳播腦炎等疾病的風險,除了蚊香、電蚊香液、驅蚊花露水,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辦法來對付蚊子,完全沒必要為了家里的喵星人就硬生生地扛著蚊子咬啊!
物理防蚊,真正做到完全無毒
首先,紗窗應該是養貓家庭必備的,除了隔絕惱人的蒼蠅和蚊子,還能避免擅長飛檐走壁的喵星人走失,或是因撲咬窗臺上停留的野鳥而感染寄生蟲等病原體。
然后再買一把電蚊拍,隨時擊落入侵的蚊子。因為電蚊拍需要按下按鈕才會通電,喵星人即使從上面踩過去也并不會被電到。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家里不要有積水,蚊子在水里產卵繁殖,通常只需要幾十毫升的水就能夠生出一大堆蚊子來。容易有積水的地方一定要每天清理,例如洗碗槽、花盆下面的托盤、飲水機的接水槽、洗拖把的水桶等,不過無需擔心抽水馬桶里的水,因為那里每天都要沖水很多次,孑孓在長成蚊子之前,早就被沖走了。
做到了這幾點,家里的蚊子應該不會太多,在家時不涂抹驅蚊花露水也可以。外出時可以將花露水放在包里,出門再涂抹,回家后及時洗澡換衣服,就完全不必擔心喵星人中毒了。

不過,利用昆蟲趨光性進行誘捕的那種紫外滅蟲燈,對蚊子的殺滅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因為蚊子更多地受二氧化碳、溫度、氣味等因素而非光線的吸引,所以很多蚊子被吸引過去后只是在附近打轉,并不會靠近能令它們喪命的電網。而且滅蟲燈需要持續通電,還會發出吸引貓咪前去一探究竟的電流聲,對于貓來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并不建議使用。

化學驅蚊,注意看清產品成分
我們肝臟中有一種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GT酶),能夠將很多化合物代謝排出體外,是重要的解毒酶。如果一下子吸入太多菊酯類化合物,超出了肝臟的解毒能力,我們人也是要被毒倒的,之前也發生過一家五口關門點20盤蚊香睡覺,全家一起中毒的事件。
貓體內的UGT酶活性極低,導致對很多化合物更為敏感,攝入很少的量就可能中毒,或者由于無法排出而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對于養貓家庭,菊酯類化合物確實是應該能免則免的。
值得一提的是,狗對菊酯類化合物有一定的代謝能力,所以犬用的除蟲噴劑、滅蚤項圈等很可能使用低濃度的這些成分,如果拿來給貓用,或者家里的貓狗經常一起玩耍,可能就會導致貓咪中毒。

還有一些精油類的驅蚊產品,但其主要成分例如檸檬桉葉油和香茅精油,對貓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驗證,美國動物保護協會ASPCA認為檸檬桉葉油對貓有毒 [7],而且絕大多數貓也很討厭這些精油的氣味,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而避蚊胺,如前面所說,少量使用還是可以的。所以可以看清楚配方,選擇購買只含有低濃度避蚊胺,而不含有其他驅蚊成分的產品。
另外,大名鼎鼎的不傷貓咪身體的致幻劑“貓薄荷”,也就是荊芥,也具有一定的驅蚊作用[8, 9]。雖然驅蚊效果算不上出類拔萃,對貓卻是安全無害的。如果你家的貓正好對荊芥不太敏感,不妨選擇它來驅蚊,但如果你家貓恰好是“貓薄荷敏感體質”,還是三思吧,小心蚊子還沒跑,主子先嗨得停不下來了喲。

【參考資料】
1. EPA: Reregistration Eligibility Decision (RED) DEET
https://www3.epa.gov/pesticides/chem_search/reg_actions/reregistration/fs_PC-080301_1-Apr-98.pdf
2.
3. Dorman DC, BuckWB, Trammel HL, Jones RD, Beasley VR. Fenvalerate/N,N-diethyl-m-toluamide (Deet) toxicosis in two cats. J Am Vet Med Assoc. 1990 Jan 1; 196(1):100-2.
4. Mount ME, MollerG, Cook J, Holstege DM, Richardson ER, Ardans A. Clinical illness associated with a commercial tick and flea product in dogs and cats. Vet Hum Toxicol. 1991 Feb; 33(1):19-27.
5. Dorman DC. Diethyltoluamide(DEET) insect repellent toxicosis. Vet Clin North Am Small Anim Pract. 1990 Mar; 20(2):387-91.
6. Gwaltney-Brant S. Insecticides and Molluscicides. Clinical Veterinary Toxicology. K.H. Plumlee(Ed). Mosby, St Louis (MO); 2004: pp 177-192.
7. https://www.aspca.org/pet-care/animal-poison-control/toxic-and-non-toxic-plants/eucalyptus
8. 王爭艷, 莫建初, 侯建軍,等. 5種植物粗提液對淡色庫蚊的驅避效果[J].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2007, 18(1):24-25.
9. 郝蕙玲, 鄧曉軍, 杜家緯. 貓薄荷精油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對白紋伊蚊、淡色庫蚊的驅避活性[J]. 昆蟲學報, 2006, 49(3):533-537.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