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1元叫1塊?1角叫1毛?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約定俗成的叫法或是稱謂,我們總是習慣于這樣或那樣的表達,卻很少想過為什么。只是偶爾會腦洞大開,就比如想一想:人民幣上明明都標注了的一元,為何我們老是叫它一塊?

    隨手一查,

    發現其實早就有人對此有疑惑了,

    相關詞條竟有700多萬。

    對于網友的腦洞我真是無比佩服:

    因為原來只有5毛錢,

    后來有一張5毛對另外一張說:

    “咱倆在一塊吧。”

    后來就一塊了。

    照這樣說看來,

    如果進一步問,

    人民幣上明明是一角、五角,

    為啥又要叫一毛、五毛呢?

    人民幣有主幣、輔幣之分

    主幣,又稱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單位;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使用。《中國人民銀行法》第16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

    因此我們看到的一元即為主幣,一角即為輔幣。

    “塊”之稱謂從何而來

    對于我國的主幣單位,人們口語中常習慣使用“塊”這個量詞。

    “塊”作為主幣量詞,大致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寫作“塊”,釋為“土塊也”;引申為塊狀物的通稱,如石塊;引申為量詞,如《宋史·瀛國公紀》“楊太后聞昺死,撫膺大慟日:我忍死艱關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而外國銀元進入中國,“塊‘則開始被視作銀塊稱量使用,一塊洋鈿”、“兩塊大洋”、“三塊袁大頭”即是其客觀表現,量詞“塊”長期與銀元相聯系計量使用,關系逐漸凝固,而被當作主幣單位量詞使用,后雖紙幣取代銀元,但“塊”的這種用法被保持下來,成為今天群眾使用的一種非正規的主幣單位量詞。

    說完“塊”,不妨再來說說“毛”

    角本義為獸角,《說文》“角,獸角也,象形。”外國銀元進入中國時,與銀元配套分等的小銀元也流入了中國,民間稱其為角子、銀角子、銀毫,輔幣單位“角”應是由名詞“角子”發展而來,與數詞結合而表示小額貨幣數量的“一角”、“二角”等,且清后期以來一直行用于民間。

    清后期一些材料中可看到對角幣和貨幣單位“角”的記載,如同治六年(1867)鍾大焜《請變法鑄錢議》“查廣東香港錢法與外洋無異。每錢一文,只重二、三分,積十錢二十錢則用當十當二十銅小番,再上則用銀角番、銀半番。”龍湛霖于光緒十二年七月上奏:“現在沿海各市面,凡貿易至百十文以上,從無用現錢者,皆以一角、二角之洋錢代之,即取其輕重有定,成色有定,甚便于零用也。”

    后來清政府自鑄龍洋時,一元以下的小銀幣也被稱為角子或小洋,有的并在幣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

    ”一元“,”一角“既已作為貨幣單位固定下來,便不再探究其背后的名詞意義。然而,我們常常稱“一角”為“一毛”,又是何故呢?

    “毛”本是讀“毫”,為記賬方便,往往將“毫”省筆為“毛”。久而久之,習非成是。現在仍然有的地方讀“毫”不讀“毛"。如香港特別行政區使用的一毫硬幣。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們既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理解深刻的內涵!

    • 發表于 2017-08-29 00:00
    • 閱讀 ( 77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