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的功能是識別“自己”(Self)與“非己”(Non-self),并對非己成分產生免疫排斥。正常細胞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可以發生一系列遺傳變化,變成“異己分子”——腫瘤細胞,同時產生特有的腫瘤抗原。這些抗原能被免疫系統識別,從而啟動免疫應答,將腫瘤清除,這就是“免疫監視”作用。但是,免疫監視作用有時并不能完全清除腫瘤,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惡性程度逐漸增加,并最終廣泛轉移。
2002年,美國腫瘤學家R·D·施雷伯(R. D. Schreiber)提出了“腫瘤免疫編輯”(cancer immunoediting)假說。該假說認為,免疫系統在清除一些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另一些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如腫瘤的抗原性)進行重塑(reshape),即所謂的“免疫編輯”。被免疫編輯過的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越來越高,對免疫攻擊的抵抗力越來越強,直至最終摧毀免疫系統,腫瘤細胞惡性生長并發生廣泛轉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