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功能性胃腸病屬于功能性疾病。給疾病分類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很有歷史。最原始的分類方法莫過于按照部位分類,比如頭痛、腹痛、四肢關節痛。但是很快就能夠發現這種分類方法的缺點,比如腹痛,有的很輕,有的很重,有的拉肚子,有的拉不出,有的只在女人身上出現。這樣分類依然沒有頭緒,人們就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腹痛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種原因定義一種腹痛,于是就有了系統化的疾病分類。很多古代人給疾病的分類都大同小異,基本是用不超過十個的符號來定義各種疾病的原因。超過十個,大概發明人自己也要弄混,更別說教徒弟了。
從智力角度來說,我們和古代人其實相差不大,比如記憶力。差別主要在于知識。現代任何一位高中生和古代任何一位狀元相比,都有巨大的知識優勢,但記憶力則未必強多少。所以列舉現代醫學常見的疾病原因分類,我也不會超過十個。作為普通人,其實知道十個就夠了。這幾個是:炎癥、腫瘤、血栓、栓塞、代謝、內分泌、遺傳、免疫、變性,最后一種:功能性。
前九種疾病各有特點,即便肉眼看不出區別,總有很多方法,比如X線、血液化驗、顯微鏡切片觀察,最終一般能夠將它們和正常健康人,以及它們之間互相區分開來。但是最后這種我要說的疾病卻十分特殊。目前找不到任何方法能夠確定準確的把它和前面九種區別開來,頂多只能排除它是九種中的一種。目前甚至沒有客觀的方法將它和正常人區分開,哪怕是最尖端的儀器或檢查方法,包括能夠放大成百上千倍的顯微鏡、能夠進入人體內部的腔鏡、能夠檢驗到血液中極微量成分的設備,也發現不了和正常人不一樣的地方。而前九種疾病,不管肉眼或者手就能觀察到長出的瘤子,還是胃鏡看到胃粘膜表面的糜爛和潰瘍,都是有著客觀證據的疾病,都可以歸為器質性疾病。
是的,功能性胃腸病,就是有胃腸病癥狀,但是沒有胃腸病客觀證據的疾病。胃腸道癥狀多種多樣,惡心、腹脹、燒心、腹痛、腹瀉、便秘、大便不盡感等等。需要強調一點,這一點我們后面還要反復提及,僅僅有這些癥狀,再加上沒有疾病的客觀證據,還不能認定為功能性胃腸病。認定功能性胃腸病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時間窗,這個時間窗包含三個時間點。一個時間點是現在,另外兩個時間點分別是3個月和6個月。這個現在,可以是你第一次找醫生看病的時間,也可以是你目前正在看這本書的現在。從現在開始,向上推3個月癥狀是持續的,并且從一開始有癥狀的時間到現在已經超過6個月。這話反著說可能更容易理解:假如你剛開始有癥狀不到6個月,之前沒有過,或者有癥狀到了6個月,但最近三個月已經逐漸好轉,或者過去猴年馬月的某一段時間的不舒服,這些都可以排除,或者暫時不認為是功能性胃腸病。
這樣的時間設定出于一個良好的愿望。因為很多功能性胃腸病病人免不了進行復雜的檢查,費錢費時間,還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畢竟誰也無法在沒有任何檢查的基礎上,確定某人就是功能性胃腸病,而不是嚴重的惡性疾病,比如胃癌、結腸癌、胰腺癌等等。盡管惡性疾病會有一些報警癥狀(詳見后述),但出現了報警癥狀往往意味著疾病已經處于晚期。因為這樣的矛盾存在,國際上研究功能性胃腸病的專家制訂了這樣一個時間標準。依靠這三個時間點的時間窗,可以把功能性胃腸病和一些可以自愈的胃腸道疾病,比如急性胃腸炎、胃腸型感冒區別開來,因為后者一般不會超過三個月;另外還可以和一些早期不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癥狀會逐漸明顯的慢性疾病區別開來,比如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等。因為功能性胃腸病的加重和減輕是呈波浪形的,時輕時重,但不會越來越重,整體是穩定的,而器質性的慢性疾病,癥狀往往是上升形的,大多會越來越重。而對于多數慢性胃腸病疾病來說,3個月的時間往往不是決定性的,診治延誤一般不會嚴重。
總的來說,功能性胃腸病,按照現在的規定,就是近三個月明顯,持續已經超過半年的胃腸道癥狀,同時沒有異常的查體、化驗和檢查證據。讀者可以根據這個標準對照驗證一下自己或身邊的人,是否有功能性胃腸病。如果有,那后面的內容會對你很有幫助;如果沒有,可以放下這本書去閱讀更有趣的書,盡管我個人覺得后面的內容也會很有趣。
(作者:lw56102)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