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從移動、電信和聯通那里團購了上網流量和通話時長,然后再拆分成套餐賣給你,實際上是幫用戶拼了單。




“流量不清零”、“零月租”、“無漫游”,打出這些宣傳口號的是終于啟動預約、放號的“虛擬運營商”們。
運營商我們知道,移動、聯通和電信,那“虛擬”又是什么意思?
官方說法是移動通信轉售業務企業。它們把三大基礎運營商的一部分通訊網絡重新包裝成自己的產品,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營銷和管理體系向用戶提供通信服務。
那它們不就是“二道販子”嗎?是的。它們不用購買牌照,不用建設網絡,而且獲得虛擬運營商資格的很多都是銷售手機或電子產品的企業,可以直接接觸到手機消費者。至少從銷售、服務鏈上,它們已經在從前的壟斷行業身上撕開了一個口子。
中間多了一層,豈不是要從消費者身上賺更多的錢?其實你可以這樣想:它們就是從基礎電信運營商那里團購了通話時長和上網流量,然后再賣給你——有人喜歡打電話不愛上網,有人只上網不打電話,兩個人的需求剛好拼成一個套餐,這樣,虛擬運營商就能幫消費者降低價格,同時自己也有利潤空間。
別急著掏出計算器算虛擬運營商的各種資費套餐是不是值得你更換號碼,先看看它們的服務是否能覆蓋到你的城市吧。
目前,與基礎運營商簽約并已獲得工信部牌照的虛擬運營商有19家,它們的實體渠道和覆蓋網點大多集中在一二三線城市。
然后,還要看看它們背靠的大樹到底是誰。
虛擬運營商的信號質量依賴于與其合作的基礎運營商。在虛擬運營商使用的11位“170”號段中,前四位可用來區分,“1700”為中國電信的轉售號碼,“1705”為中國移動的,“1709”為中國聯通的。
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跟三大基礎運營商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但套餐種類更多,而且服務態度大大提升。
它們靠譜嗎?這個問題只有時間能回答。
在歐洲和北美地區,虛擬運營商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用戶滲透率普遍在10%以上。但這些企業的淘汰率也較高,關閉業務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工信部的批文,中國虛擬運營商的試點期限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之后是否繼續實行,還要看市場的反應而定。(作者:周俊;插畫:WANZE)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