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嗎?

    就在這幾天,福建的網友發現當地有一種巨型蝸牛“怪物”,經鑒定是褐云瑪瑙螺,是個舶來的玩意兒。有媒體進一步指出,這家伙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而且還能吃水泥。對于吃貨國民來講,這家伙能傳染疾病,不僅不能吃,甚至摸摸都不行……聽起來好恐怖……

    超級大蝸牛

    褐云瑪瑙螺這玩意兒我可相當不陌生了,這貨又叫非洲大蝸牛,學名是“Achatina fulica”,原產地是東非,體型碩大,成體能達到7厘米高,20厘米甚至更長,是陸生蝸牛中的大個子。這玩意兒的殼子拿在手里,給我的感覺就像海螺一樣大小,很厚實,可以把玩,而且不難看……

    我最早了解褐云瑪瑙螺是在學生時代,學習吳岷博士的課程時,他是一位很厲害的蝸牛專家,這種蝸牛給他的印象似乎同樣深刻。當時評價,它極其貪食,其可以可快吃掉一片葉子,在這種蝸牛的密集發生區,夜晚可以聽到沙沙的啃食葉子的聲音……其威力可想而知。盡管它們食量很大,但是大多食物局限在植物上,說它們雜食并不正確。但是它們確實會吞食一些沙粒、小石渣、骨渣,甚至是一些水泥渣來補充鈣質,用于外殼的生長。但是鑒于蝸牛的“牙齒”的成分類似我們的指甲,比真正的牙齒要軟得多,這家伙抱著一大塊水泥啃的恐怖場面應該不會出現,而且也遠遠達不到威脅水泥建筑物的水平——也許它確實能舔下很薄很薄的一點來,但遠沒有達到需要特別指出的地步。

    褐云瑪瑙螺從非洲起航,隨著人類的貿易,已經入侵到了世界各地,它攻城掠地,已經成功入侵到摩洛哥、科特迪瓦、加納,然后還有日本、太平洋眾多島嶼、東南亞、澳大利亞,當然,還有中國,此外,美洲大陸也未幸免。云瑪瑙螺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以其對各種植物普遍強大的摧毀能力,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入侵物種TOP100的黑名單中……

    在這些分布地中,除了危害作物,褐云瑪瑙螺確實能傳播一些疾病。如在加納,它的糞便可以傳播棕櫚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的孢子,后者是一種寄主廣泛的病原體,能引起散尾葵疫病、胡椒瘟病、椰子芽腐病等,危害多達上百種經濟植物。在很亞洲以及美洲地區,褐云瑪瑙螺像很多其它當地蝸牛一樣,能在線蟲傳播過程中扮演角色,其傳播的病原體包括廣東管圓線蟲(Angiostrongulus cantonensis)和哥斯達黎加管圓線蟲(Angiostrongulus costaricensis),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腦膜炎或腸病變。雖然能夠傳播疾病,但對當地的人類來說,至少從疾病的角度,其并不比其它蝸牛更危險。

    至于食用,您還真可能吃過,它的俗名是白玉蝸牛……哈,高大上的感覺……您該感嘆吃貨國廚子給它改名本事了吧?……不過還好,這玩意并不只有我們吃,歐美也有一些人吃的,褐云瑪瑙螺如果烹調的當,確實是可以吃的。甚至我們常見到這樣的鏡頭:西方人會在很體面的地方和場合,吃餐盤里的蝸牛,當然,這種場景里,褐云瑪瑙螺顯得土豪了一點,一般是小一些的歐洲大蝸牛……

    蝸牛幫在中國

    目前,伴隨著全球化進程,人類的貿易和運輸打破了億萬年來的地理隔離,使得物種可以借助人類的交通運輸進行傳播,褐云瑪瑙螺及其同伙或因各種經濟原因在缺乏生態風險意識的情況下被一些人有意引入,或潛藏在貨物行李中被攜帶,迅速擴張。今天,受其危害最嚴重的是美國,但IUCN的TOP100黑名單上的入侵生物也已經有超過半數來到了中國,蝸牛幫們實力強大,對我國的生態環境、農業生產等造成了劇烈的破壞,形勢非常嚴峻。

    如2004年前后,我國臺灣、廣東等地發現紅火蟻入侵。它原產自美洲,是一種極兇悍的紅色小螞蟻,帶毒的尾刺可以蜇傷人和動物,傷處紅腫疼痛,一旦過敏還能危及生命。它們每窩可達20萬只,捕殺昆蟲、蚯蚓、青蛙、蜥蜴、鳥類等等;甚至啃咬攻擊電線,造成短路和火災。現在,它們正在我國南方快速擴散,說不定你在什么地方就會看到一個個小土丘,上面有密密麻麻在紅色小螞蟻正耀武揚威呢。

    紅火蟻在南方肆虐,它的老鄉美國白蛾在北方也順風順水。這種白色的小蛾子自20世紀70年代起從遼寧一路向南,連克北方重鎮,連我所在的河北也已蟲滿為患,多的年份,那些黑乎乎的小毛蟲(美國白蛾的幼蟲)將樹木啃咬得光禿禿的,甚至我家的窗玻璃外也爬著很多呢!2013年的秋季,我看到了大片被啃食得只剩葉脈的落葉,其如同藝術品般保留了葉脈的精細結構,一棵樹下,無一片葉子例外。可以想象,我們的農業生產正在承受著怎樣的損失!不幸中的萬幸,這些小毛蟲的雖然長滿了刷子一樣的毛,很嚇人,但沒有毒毛,否則單脫落下來,隨空氣漂浮的毒毛也足以讓人郁悶不已。

    要說污染空氣,那要首推正在東北和南京地區擴散的毒草——豚草。它們是全能型選手,不管是鹽堿地還是垃圾堆、石頭縫,有土有水就能活!它們生長迅速,幾乎可以打敗任何本土植物,并迅速消耗土壤養分,制造出大片貧瘠的土地。開花時節,空氣中的有毒花粉能飄到數百公里外,讓很多人表現出哮喘或發燒等過敏癥狀,以致“消滅豚草,保衛家園”成了某些地方的口號。

    細細數來,海邊有大米草“保護灘涂”,森林草地有紫莖澤蘭“綠化環境”,水面有水葫蘆阻塞水道,水里有小龍蝦挖泥打洞,家里還有德國小蠊和非洲大蠊這樣的“小強”“看家護院”……就連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都難逃入侵的魔爪。

    我們該如何做?

    人,在物種入侵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事實上,只要存在地區間人的交流,生物入侵就難以避免,不能指望一勞永逸,但我們可以把物種入侵的可能性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然后把已經入侵的盡可能消滅掉。

    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念,并在這種觀念下進行建設、工作和生活才是最佳策略。如引種外來動植物前,首先進行生態評估,堅決不引入環境威脅性物種,如水葫蘆就是在缺乏生態評估的條件下引入的,飼養者更應該防止其逃逸到自然環境中去,一但形成可以繁殖的自然種群,消滅將變得極為困難。政府應該盡快完善和明確相關立法,追究造成危害的相關人員責任。同時,高效的海關檢出也可以有效緩解目前的壓力。我們還要發動人民戰爭,人人參與,見一個滅一個,從根本上消滅它們。

    對于大眾來講,不隨意飼養國外的新奇寵物或引種“觀賞植物”,如仙人掌就是明朝時一幫文人吃飽喝足,無事生非引入的,現在它們在華南沿海地區和西南干熱河谷地段已經成功消滅了本土植物。

    更不要輕易放生寵物或不熟悉的生物,因為生命力強,難養死,所以很多入侵物種上了地攤兒。如有人將買來的巴西彩龜在河中放生,殊不知這種漂亮的寵物龜原產美洲,是一種適應力和繁殖力都極強的入侵物種,救了烏龜的命,卻禍害了這河中許多的生靈。某媒體曾經播放過一則將習慣在地下打洞的地松鼠往樹干上放生的公益廣告,雖然這玩意確實會爬樹,但我仍懷疑導演是否將其與樹松鼠混淆,而且不問地點的放生是不負責任的,即使是野生動物,未經研究的異地放生也是不可取的……我還曾見有信善者在河流中央放生陸龜的新聞,那龜可是要淹死的——它還是交給動物園或相關部門比較好。

    總之,只要我們抱著正確的態度,持續努力,生物入侵問題是有希望解決的。

    • 發表于 2014-07-05 00:00
    • 閱讀 ( 93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