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似乎總是害怕即將到來的事情。即將到來的面試,即將到來的手術,即將到來的考核......想想都覺得害怕,不是嗎?可為什么呢,為什么我們如此擔憂這些還未發生的事情?
說起來,讓人類產生害怕的事物還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不僅僅人類自己,甚至未來有機會拜訪地球的外星人可能都會感到驚訝,為什么人類會害怕如此多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東西包括特定的動物(狗、蛇、蟑螂等)、高空、血液、幽閉空間、牙醫、飛行、分娩以及其他任何事物。至于社交恐懼癥、密集恐懼癥等不那么常見的癥狀由于不斷地出現在網絡之中,相信大家也已經不陌生了。此外,我們竟然還會害怕長單詞!長單詞恐懼癥便被用來描述持續的、反常的、沒有根據的對長單詞所產生的恐懼感,看看長單詞恐懼癥的學名“hippopotomonstrosesquippedaliophobia”,如何,害怕了嗎?

對于學生來說,面對一場即將到來的考試時產生緊張、焦慮、壓力感已是司空見慣,這種害怕的感覺我們稱之為考試焦慮(test anxiety),如果你認為考試焦慮只是讓你產生一些軀體反應而沒有其他影響,那你可就錯了,研究發現,嚴重考試焦慮的學生比起低焦慮的學生的學業成績低了約12個百分點。
有意思的是,除了時間上的靠近,空間上的靠近也令我們害怕。在帥哥美女們面前,我們常常會出現所謂的“靠近焦慮”(approach anxiety)。比如說,在某個聚會場合、商店或是咖啡廳里,一位非常有吸引力的異性引起了你的注意,這時,你是不是非常害怕靠近他/她,以至于當他/她向你走來時,你會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這樣的靠近焦慮讓我們在這些有吸引力的異性面前停住了腳步。
害怕即將到來的事情似乎是我們的天性。任何即將到來的事情都包含著不確定性,讓人感到不安。
那么,我們到底為什么害怕即將到來的事情?最近的一項心理學研究使用“接近厭惡效應”(approach aversion effect)來解釋這種現象。
接近厭惡效應是指,當個體感知到一個刺激物正在靠近而不是遠離或者靜止不變時,則會更加消極。這種現象的發生具有一般性。
研究人員一共進行了八項實驗來支持這個效應的存在。在其中一項實驗里,研究者讓參與者觀看和字母運動有關的視頻短片,視頻中分別呈現的是中性英文字母的靠近、遠離和靜止三種運動狀態。觀看后,參與者要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打分。結果發現,相比于觀看遠離和靜止狀態視頻的參與者,觀看了字母接近視頻的參與者感覺更消極。
而另一項和時間有關的實驗則更有力地詮釋了這個效應。這項實驗共招募了331位參與者。首先,實驗者讓參與者想象有一個遠房表親將要來訪的場景。接著,參與者被告知親戚的“最可能到達時間”,然而這個時間并不是最終的到達時間,遠房表親在購買完機票后將通知準確的到達日期,這個過程大約持續2分鐘時間。在靠近組里,參與者被告知的最可能到達時間為“12天內”,2分鐘后,時間變為“3天內”;遠離組參與者被告知的時間和靠近組相反,先被告知“3天內”,后變為“12天內”;靜止-臨近組的參與者“最可能到達時間”始終為“3天內”;靜止-遠離組的參與者被告知的時間始終為“12天內”。另外,表親來訪對于參與者的影響還分為3種情況,積極的、中性的和消極的。積極的影響意味著,參與者總體上是喜歡并盼望表親來訪的。同樣,中性和消極影響則分別意味著參與者的態度是中性的和消極的。
結果發現,無論參與者對于表親來訪這個事件的態度是積極的、中性的還是消極的,接近組里的參與者都比其他組的參與者感覺更消極!

也就是說,一件事情,無論其對于我們的意義如何,當它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都會變得消極!
人類祖先在生存的過程中已經發現,一個物體的靠近要比它的遠離更讓人害怕,一頭向你跑來的獅子會嚇得你魂飛魄散,而一頭離你而去的獅子則毫無威脅。“接近厭惡效應”進一步表明,不僅僅是跑來的獅子會讓人害怕,一頭毫無危險的鹿朝你跑來,你也會害怕哦。
如此一來,為什么我們總是害怕即將到來的事情就有了解釋。要知道,即將到來的考試讓人害怕,而中了千萬大獎,獎金即將到手之時,也同樣會讓人害怕!害怕,僅僅因為一件事情逐漸臨近且“即將到來”,而不因為它是什么樣的“事情”。即將到來的消極事情會讓你感到害怕,而即將到來的中性和積極事情,也會讓你感到害怕。(作者:太樂)
【參考資料】Hsee, C. K., Tu, Y., Lu, Z. Y., & Ruan, B. (2014). Approach aversion: negative hedonic reactions toward approaching stimuli. J Pers Soc Psychol, 106(5), 699-712. doi: 10.1037/a0036332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