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中國豆腐:名遍世界的窮人肉食

    孫中山先生曾說過:豆腐是窮人的肉食。豆腐在中國已有了千年的食用歷史,但到20世紀50年代,大豆才開始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有研究說:大豆是精蟲殺手,因為大豆中的某些成分能造成精子數量下降,影響男性的生殖能力。不過,這項研究一經面世即遭到質疑。英國專家指出,豆制品是亞洲很多國家民眾的主要食物之一,特別是在中國和日本,但在任何醫學研究中并未發現“亞洲男性生育能力低于其他地區男性”的結論。就在諸多媒體“追蹤”這個“殺手”時,豆腐卻在國外火了起來。

    美國人寫書夸豆腐

    盡管美國營養學家、醫生和衛生官員都不斷勸誡美國人民,豆腐含有大量蛋白質和鈣,不含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熱量很低。但或許是習慣了肉類、快餐的香濃滑膩,美國人總認為豆腐口感粗糙,不好吃。

    然而,隨著三高食物帶來的諸多麻煩,營養豐富的大豆食品對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具有的積極的預防作用逐步被人們認識和接受。美國營養學專家說,如果每天食用80克大豆食品,就能使罹患癌癥的風險降低40%。因此,近年來,豆腐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追捧。

    為了使豆腐走進更多的美國家庭,指導人們如何烹飪豆腐的食譜書籍也應運而生。這些食譜把豆腐和美國人熟悉的烹飪方式結合起來,佐以西式調味料,使美國人更容易接受。比如有一本書,書名就很有趣,叫《這不可能是豆腐!》。該書收入了75個豆腐菜譜,包括炒豆腐、炸豆腐、西式豆腐南瓜湯、咖喱豆腐、菠蘿豆腐炒和豆腐春卷等,該書菜譜甚至把豆腐調入了果汁和奶昔中。

    豆腐食譜的出現,對在美國推廣食用豆腐和健康飲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一些過去因鐘愛高脂肪、高熱量食品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豆腐成了他們每天必吃的食物,一些“大胖子”用豆漿代替可樂、用豆腐代替奶酪和肉類,也取得了極好的減肥效果。現在,常吃豆腐、愛吃豆腐的美國人越來越多,普通超市中隨處可見豆腐,許多餐飲店內都能看到涼拌豆腐等豆腐菜肴。

    加拿大人把豆腐帶進奧運會

    據資料記載,加拿大很早就開始種植大豆了,但并不會做豆腐。20世紀60年代,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移民的大量涌入,才使加拿大人第一次接觸到了豆腐,不過很多人都不喜歡它,甚至大人在教訓孩子時也會說:“走開,不然就給你吃豆腐!”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少吃肉、多吃素”等健康飲食觀念開始深入人心,豆腐開始受到人們的歡迎。2000年10月,加拿大豆制食品業協會掀起了一場“多吃豆腐、有益健康”的宣傳高潮,使豆腐一下子成了“明星食品”;綠色和平組織和動物保護協會也建議人們把豆腐作為替代肉食的首選食物。如今,在加拿大各地的超市里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豆腐以及豆制品。

    過去,加拿大人在豆腐的吃法上以中式、韓式和日式為主。后來,營養學家和業內人士不斷探索中西結合的豆腐新吃法。在中餐館里,豆腐菜更是豐富多彩,現在加拿大還有了三大豆制品公司。

    2008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奧運會上,三位加拿大名廚以志愿者的身份來京搭起“奧運灶”,每天為加拿大運動員燒菜做飯。為了讓運動員在比賽之余能吃到家鄉菜,三位大廚在出發前就炮制好了“奧運食譜”。這份“奧運食譜”包含了三四十種加拿大風味菜品,其中有一道中國菜叫“家常豆腐”。為學做“家常豆腐”,廚師還特地從加拿大飛到北京,利用參加加拿大駐華使館“中加美食節”的機會,向中國廚師學藝。

    德國人愛上中國豆腐

    20世紀末,歐洲出現了瘋牛病,隨后又發生了口蹄疫、禽流感,使得人們一度對肉類產品產生了恐懼,素食主義開始興起。也就在此時,豆腐開始在德國供不應求,很多華人開始投資豆腐店,一時間德國出現了100多家生產豆制品的華人企業,豆制品產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

    最開始時,這些華人企業只生產豆腐、豆漿等制品,但主要消費者是在德亞洲人,習慣了肉食美味的德國人則覺得清淡無味。后來,許多華人企業開發出了海鮮味、麻辣味、咖喱味等口味多元的即食豆腐,以及各種各樣的豆腐干、豆腐罐頭、素雞、素腸、素牛排等豆制品,得到了德國人的青睞。再后來,又有華商研發出配合西餐食譜的豆腐,如色拉豆腐、鐵板豆腐、甜品豆腐等,有的更別具匠心地創制了豆腐素烤鴨、豆腐蛋糕、豆腐雪糕等,深受德國人喜愛。

    豆腐被稱為“中國奶酪”,如今以中文發音為基礎的“DOFU ”已廣為德國人熟知,“豆腐熱”席卷德國。德國媒體還推出了“中國豆腐專欄”,稱“豆腐是世界上最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還將豆腐列為“具有減少冠心病風險等功效的健康食物”。《怎樣吃豆腐》《豆腐健身寶典》等書籍也開始暢銷。有媒體甚至預言:“未來十年,最有市場潛力的并非是德國汽車,而是中國豆腐。”

    現在,很多德國人已經用豆腐干取代看電視時吃的薯片;在德國大學食堂,在寶馬、大眾等著名企業的食堂也都有豆腐招牌菜;在超市,想買新鮮豆漿甚至還得預訂。在德國有一家生產豆漿的企業,他們的廣告詞耐人尋味:“為什么幾千年前的中國人能造出長城,因為他們吃大豆!”

    原文來自《科學之友》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9-19 00:00
    • 閱讀 ( 67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