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最高級的想象力什么樣?至少它是不自由的

    愛因斯坦一生說過很多話。也不知道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說過一句“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結果中國的兒童教育家們就記住了這一句話。到了鄭淵潔這一代,此話已經被推論到:“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人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會消失。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換句話說,知識的本質是科學,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誕。”

    我不知道沒有知識的人能想象出什么東西。伯克利的心理學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最近的新書《寶寶也是哲學家——幼兒學習與思考的驚奇發現》(The Philosophical Baby),介紹了現代認知科學對人類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來源于知識。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知識以后,兒童的想象力才成為可能。

    人能想象自己在天上飛,是因為看到鳥在天上飛。我們可以比較30年前的科幻電影和現在的科幻電影,同樣是描寫數百年之后的未來世界,哪個描寫得更像?顯然是現在。有一個古老的科幻電影里,主人公要打視頻電話,結果居然需要用一只手拿著個聽筒。在那些老的科幻電影中,未來世界的飛船控制室里面布滿了各種鍵盤和指示燈,而現在的電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觸摸屏。你不在現實生活中給他們發明一個觸摸屏,這幫專門負責想象的電影制作人就忘不了鍵盤。

    孔慶東曾經有一個論點,中國古代的神俠小說也不少,但是“暗器”卻幾乎沒有出現;而現在的武打書里面本本都有暗器。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因為暗器是近代小說家受到手槍的啟發想象出來的。沒有知識,讓你隨便想你都想不到。

    對于科幻小說和童話故事這種想象力,我認為存在兩個等級。

    初級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what if”(如果)游戲。What if 老鼠會說話?What if 老鼠能駕駛玩具飛機?What if 老鼠能開玩具火車?鄭淵潔的想象力就是這個級別的。

    他說:“萬一一笑把核兒吞到肚子里怎么辦?如果吞到肚子里會不會長出櫻桃樹來?這時我想起在小學期間,我的同坐給我起的一個外號‘棗核兒’。”這個特殊的外號讓鄭淵潔記憶猶新,當他開始寫作時就一直希望能夠用這個名為主人公創作一部作品……

    注意這個想象力并沒有脫離有核兒才能長成樹這個因果知識。一個整天問 what if 的人,可以寫出一大堆童話故事來。這些故事講的其實不是老鼠,而是披著老鼠外衣的人。孩子們以為聽到了一個關于老鼠的故事,鄭淵潔其實是講述小朋友自己的故事。而“小朋友自己的故事”,成不了世界名著。我們注意,這種“what if”想象力是完全自由的,你沒有義務解釋肚子里為什么能長出櫻桃樹。沒人會追問這個問題。因為沒人關心你這個故事。

    想要寫一個像《指環王》,或者《哈利波特》,或者最近的《阿凡達》,這樣有很多人關心的故事來,所需要的是另外一個等級的想象力。一種不自由的想象力。

    寫幻想的世界名著,你必須構建一個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自洽”,self-consistent,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你必須解釋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懸浮——因為山上的礦石中含有常溫超導物質,而且該星球磁場紊亂——而人類之所以要來這個星球就是為了這種物質——潘多拉星球磁場紊亂,這也是該星球上的動物有一定的感應能力的原因——而磁場之所以紊亂,是因為附近有幾顆別的行星,你都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幾件事必須能夠互相解釋,是一個完備的邏輯系統。

    除此之外,你要估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氣密度,你“想象”出來的這些動植物必須符合這個星球的環境,你得請語言學家專門給土著發明一種語言……你編制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書》。

    《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也是如此。除了世界觀自成體系之外,這兩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作者對歐洲神話要有相當深的研究。各種魔法,種族和道具不能胡亂想象,必須符合一定的傳統。我國的《西游記》也是這方面的典范。

    請問這種想象力是天馬行空胡想亂想的么?是步步為營精心計算出來的。《阿凡達》中的各種神奇植物是受到海洋生物啟發的結果。山的造型可能來自中國。就連故事情節也是人類歷史上上演了無數次的殖民事件的翻版。為什么想象力必須跟實際有聯系?因為說不通的東西人們不感興趣。我就對“肚子里長櫻桃樹”這種完全不靠譜的故事完全不感興趣。

    所以最高級的想象力其實是不自由的。正是因為不自由,它的難度才大。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導演拍不出來《阿凡達》,他們缺的不是“自由”,而是這種“不自由”的超難腦力和物力。

    “自由想象力崇拜”的背后,是“頓悟崇拜”。這種思想認為一般人終日被自己的知識所束縛,而一旦跳出這種束縛,就能夠取得重大的突破。這種思想其實是對科學發現的庸俗解釋。

    一旦有一個一般人沒想到的發明出現,就會有人解釋說他之所以能做出這個發明,是因為他是“自由想象”的。好像科學中存在無數個可怕的“禁區”,別的科研人員從來都不敢往這個方向上想一樣。其實你能想到的東西,專業人員早就想過了。

    我當年看《費曼物理講義》,其中有一小節,叫做《相對論與哲學家》。費曼說,相對論流行以后,很多哲學家跳出來說“坐標系是相對的,這難道不是最自然的哲學要求嗎?這個我們早就知道了!”可是如果你告訴他們光速在所有坐標系下不變,他們就會目瞪口呆。所以真正的科學家其實比“想象家”更有想象力。一個理論物理學家可能每天都有無數個怪異的想法,真正的困難不是產生“怪異”的想法,而是產生“對”的想法。

    最后,讓我用波爾的一段話來結束本文。所有認為自己特別有想象力的人都應該仔細讀讀這段話。

    We are all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 The question 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 ——Niels Bohr

    你的理論的瘋狂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令我們意見不一的關鍵是,它是否瘋狂到有正確的可能。——尼爾斯·波爾

    (作者:萬維鋼)

    • 發表于 2014-06-23 00:00
    • 閱讀 ( 86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