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中許多人每天都離不開智能手機,你可知道手機除了幫我們處理信息以外,還會收集我們的個人信息?

俄勒岡大學的科研人員在《PeerJ》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手機上攜帶有使用者獨特的微生物群”)發現,不同的人和所使用的手機之間有一定的生物學聯系。研究人員假設了一個前提:從手機上搜集的微生物群可以反映出用戶手機上的細菌。為了驗證這個設想,研究人員收集了17名志愿者的手指菌群和他們各自所使用的手機的觸摸屏表面菌群。從手指和觸摸屏上搜集的菌群會使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
結果他們的發現如下:
手機上的細菌可以反映出人們會頻繁觸摸手機
研究人員認為手機上細菌和人們手指上的細菌應該存在較高的相關度,結果果然如此。結果發現,手指上22%的操作分類單元(OTU,研究人員使用的一種度量標準)手機上也有。不過,參與者身上發現的最常見細菌中的82%,也差不多是一個人身上細菌種類的0.1%+的細菌,在手機上也有。和我們想的剛好相反,洗手對手指細菌和手機細菌的關聯性完全沒有影響。
通過分析手機上的細菌可以鑒定使用者是誰
研究人員對手機上的細菌是否更類似使用者手指上的細菌,而不是其他人的細菌,進行了測試。答案是,確實如此,答案發現,手機和使用者之間的細菌相似度比其它使用者高5%。
女性與手機的細菌相似度比男性更高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雖然所有參與者的手指和手機都有相同的細菌,但是女性的相似度更高。研究人員發現女性食指和所使用的手機之間細菌成分并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明顯差別,不過他們發現,男女還真的不一樣,女性手指細菌和手機細菌的相似度要高于男性。研究人員對此還給不出合理解釋。
根據這些結果,作者們認為人們使用的智能手機是“可能是還未開發的個人微生物群探測器”。研究人員也指出通過收集手機上的微生物,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微生物研究,而一些侵入性更高的細菌樣本采集方法反而會有種種限制。如果將手機細菌采集技術和廉價版本的DNA測序技術相結合,智能手機也許可以輕松幫助醫療工作者篩選病原體種類,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每天與環境進行的微生物交換。
科技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試想一下,如果哪天,一個人只要擦擦你的手機屏幕就能了解關于你的許多信息,這有多可怕。
(作者:王大發財; via Itworld)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