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聊聊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局限


    1.

    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果你不情愿在10年內持有一種股票,那么你就不要考慮哪怕是僅僅持有它們10分鐘。

    不過,巴菲特自己就沒有這么做,并不是所有股票在他手上能夠握有10年,但這并不妨礙其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年收益率。可見,牛人總是善于打破常規去思考做事,不僅打破他人設下的條條框框,更是善于打破自己設下的條條框框。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打破都是對的,比如巴菲特此前曾表示,他不熱衷于投資科技公司,因為看不懂它們的業務,對它們的技術不理解。而這么多年來,巴菲特也一直忠于這一信條,遠離科技股,但最近兩年巴菲特卻也沒有奈住性子,嘴上說不,身體卻很誠實買入了IBM的股票。

    而買入IBM的決定也讓巴菲特損失慘重,其從2011年看好IBM,最終于2014年買入,而此后IBM從此進入跌跌不休狀態,好不容易在今年5月重回巴菲特所買入的高位讓其得以“解套”,賣出1/3的股票,但根據其公開8120萬股IBM的股票數據來計算,從170美元的高位買入,到當前的146美元,巴菲特目前在IBM上的損失依然超過2億美元,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原因在于亞馬遜的云服務AWS對于IBM的沖擊。

    關于亞馬遜和巴菲特,還有一件事值得一說,即使巴菲特一而再再而三的回避科技公司,回避投資科技公司,但自己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也依然會受到科技公司影響,并被迫拋售,例如其在今年2月徹底清倉了持股超過10年的沃爾瑪股票,收回9億美金,原因就在于亞馬遜的增速正在給沃爾瑪帶來巨大的沖擊,并且二者的差距還在越拉越大。

    而巴菲特隨后也將這部分錢投入到了航空公司,避免掉了被科技公司競爭干擾的可能性。

    所以,借此這里想談一談巴菲的局限。

    2.

    當然,這里并不是要唱衰巴菲特,我相信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未來依然能夠保持極高的收益增長,只不過巴菲特作為過去傳統商業世界的投資高手,其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參考標志,借此來重新思考,傳統商業和新時達的科技商業的不同。

    巴菲特的成功,可以看成是一個時代的成功,其所建立的商業增長思考模型,其實也反映了過去時代的商業增長規律。

    來看看其1995年在伯克希爾股東公開會上首次提出來的護城河理論,大意為

    “我們喜歡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這些公司的特許權很難被復制,具有極大或者說永久的持續運作能力。”

    歸納成幾個概念就是,壟斷且有規模、不可被復制、擁有持續性。

    所以當年巴菲特觀察IBM的企業服務業務也具備這樣的特性、壟斷企業技術服務市場、不可被復制、擁有可持續性等等諸如此類。

    但一個遺憾的是,科技行業中的公司確實有些具備壟斷規模、確實不可被復制,但是沒有任何一家有著長期的可持續性,因為總有莫名其妙的對手從邊緣出現,最后通過其他方式對其進行顛覆。

    再來看巴菲特喜歡的那些公司,基本都是石油、房地產、航空、汽車、消費品等等基礎類設施,這類基礎設施在過去的年代不可能存在被跨界顛覆的可能性,優秀的公司只需要做好自己不出意外,就能穩步上升,最后直到市場飽和為止,即使出現問題也是公司內部的原因,而非外來競爭者,因此巴菲特更多需要觀察的是公司內部的健康度,而無需焦慮于潛在對手的出現。

    IBM從內部來看也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公司,在經典商業教材上反復被提及的是,郭士納將IBM脫離出摩爾定律的技術影響,成功的將其轉變為一家服務于企業的服務公司,繼而擺脫了技術進步帶來的顛覆性可能,走上了一條穩定之路。

    但今天回過頭來看,這都只是一個暫時階段,IBM最終還是被亞馬遜的AWS云服務業務壓得喘不過氣,此后還有微軟的Azure緊追不舍,身在科技行業要想擺脫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技術總能通過更好的方式來解決此前的復雜問題,這是其自身具備的特點。

    所以,巴菲特的理論并沒有過時,但卻有其前提,是應用在那些不存在被跨界顛覆的基礎設施行業,但卻無法應對變化更為復雜的科技行業,護城河理論在科技行業面前無法奏效。

    3.

    那么科技時代篤定的“護城河”又是什么?這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在傳統時代,巴菲特的“護城河”有著去創始人化的特點,即他相信某個公司可以永遠跟隨趨勢發展,并且商業模式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創始人,巴菲特目前所投資的IBM和蘋果,曾經帶領IBM和蘋果轉型的靈魂人物郭士納與喬布斯都已經不在位,但其依然放心的握有IBM與蘋果的股票。

    但在我看來,這樣的風險反而是最高,科技行業不僅模式可以被顛覆,連規律都可以被顛覆,所有一切都需要依靠創始人的遠見與定力,才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選擇,例如騰訊有今天,是因為從QQ到微信,其做到了像蛇一般的蛻皮,其已經和過去完全不同,這一切全部依賴于馬化騰的個人意志,其為騰訊創造的灰度和冗余,才有騰訊今天。

    凱文凱利曾說,電話的出現可以預測、但微信、Facebook統統不可預測,如今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

    科技公司相較于傳統公司,有著更強的集權化特征,單一領導人的頂層意志更加可以左右一家公司最重要方向,在關鍵的各種技術因緣和合的時刻扭轉乾坤,而通常這個時刻又都是普通人并沒有感知能力,無論如何研究他們當前的財報的成本結構業務都沒用,這些創始人必須創造更多此前無法預測出的事物出來,與未來進行微妙的連接。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國內BAT等等公司,所創造出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為何與美國模式大有不同,都是創始人憑空創立的產物,他們不能夠也無法再像傳統時代那樣去照搬西方的模式。

    所以,科技行業真正的護城河只有一個,創始人。

    4.

    再說下我個人看待股票經歷,我個人持有阿里和騰訊的股票,漲勢不錯,雖然我也清楚這兩家公司的基本主要業務線,但這都不是我關注的重點,互聯網的模式明天就是會被顛覆的,眼下規律也是階段性的,重點是我更看好的是兩位創始人的價值理念和主張,對于商業的嗅覺,這是最重要的護城河。

    另外,Snapchat在其上市當天雖然一飛沖天,但我認為其未來一定會跌跌不休,目前已經跌去一半估值,而我判斷的原因很簡單,通過觀察創始人的過去言行,來推演其公司未來。

    Snapchat的創始人斯皮格爾是一個從初高中時代就樂于享受的花花公子,樂于給自己大手大腳的花錢,沉醉于聲色犬馬,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作為管理一家公司,尤其是科技行業的領導者來說著絕非優秀品質,Snapchat更像是一次偶然成功的玩樂。

    而對面的扎克伯格,全球前十的富豪,開一輛普通本田,平時穿著樸素簡單,捐出上億資產等等,因此僅憑對比這兩位創始人的言行舉止,我就判斷Facebook一定會在未來用出各種方式,渾身解數來碾壓Snapchat,并且最終一定會成功。

    果然,最終Facebook繼續大漲,而Snapchat穩步下滑。

    5.

    所以如果要投資科技公司的股票,只能讓自己變得不保守,丟棄掉對公司結構的研究,放棄掉從財報中尋找確定性的妄想,因為科技公司的結構不是支撐這家公司走向未來的關鍵,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創始人是否有能力把這家公司在關鍵時刻及時調整為適應未來的生存結構,其是否擁有讓公司不斷進化的魄力與能力。

    例如,丟失掉深度學習機會的因特爾以及抓住機會的英偉達,所展現的正是繼任者與創始人對于行業的敏感程度,魄力、格局、擔當的不同,但格魯夫在位英特爾說不定不會把這一機會拱手讓給黃仁勛,同樣如果郭士納依然在主導IBM,云計算的生意說不定也沒有亞馬遜AWS的份也亦未可知。

    所以對科技公司更好的投資,一定是創始人在位期間,或者取決于你有多大程度上信任繼任者。

    • 發表于 2017-10-09 00:00
    • 閱讀 ( 63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