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會覺得“智商”是個非常過時的事物,同其他的個人特點相比也沒那么重要。但是,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研究智商的科研工作者Stuart Ritchie說,大量的數據表明,智商仍舊是衡量壽命、健康和成功的最好標準之一。而且,心理學家們的實驗不斷重復證實了這一結論。智商并沒有限制我們能力的極限,相反,它是我們的起點。只不過有些人的起點確實比其他人更高而已。

智商以及智商的重要性
1)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接近平均數
要了解智商,我們首先要知道,智商是由對多種能力的測試結果組成的綜合數據,包括邏輯推理能力、記憶力、學習能力以及心理加工速度 。這些測試的成績被整合,然后與其他人的進行比較。完美的平均智商被定義為100。
請注意:一個完整的智商測試耗時超過一個小時,而且強度很高。它由一個專業測試員執行,某些部分需要計時。你在網上看到的免費智商測試不是真正的智商測試。
正如其他可變的人類特征(比如身高),智商的區間分布在一個標準鐘形曲線上。

你認識的大多數人可能都只有平均智商,一小部分人格外聰明。只有2.2%的人智商超過130。
有趣的是,在一項測試中得分高的人一般在別的測試中得分也高。所以,你關掉一盞閃光燈的速度的測試成績(某些智力測試的一部分)與你語言和空間推理能力的測試成績相關。
心理學家將這種成績重合的現象稱為G因素(general intelligence factor)。“心理學上被重復次數最多的發現,就是擅長一種心理任務的人往往擅長所有的心理任務,” Ritchie說。雖然我們對“G因素”如何存在并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并不了解,但它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它可以預測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結果——你能掙多少錢,你工作中的生產力,還有最令人震驚的:你早逝的可能性。
2)高智商的人活得更久
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結果:研究表明,高智商人群往往比我們其他人更健康、長壽。這張圖標描述了一個關于一百萬瑞典男性全因死亡率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在進行智商測試之后的20年進行統計,發現死亡的威脅在智商最低的人群中是智商最高人群的三倍(數據來自Batty et al.,2008)。

一些互相關聯的原因導致了這個結果。其中之一是高智商人群一般比低智商人群收入更高。錢在維持體重和營養,享受高質量的醫療等方面起到作用。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高智商人群足夠聰明,這使他們能夠避免意外和不幸的發生。有證據可以支持這個觀點:高智商人群更不容易在車禍中死亡。
3)智商與職業成就和財產相關,但和幸福程度不一定有關
就像死亡率,智商和職業成就是也緊密相關。高智商人群一般是更好的員工,他們通常能掙更多錢。
但是這些關聯并不絕對。
相關性由一個介于-1和1之間的數字量化。一個相關度為1的關聯表示,每當智商增加一點,另一個變量也一定會增加一個固定的值,二者呈現線性正相關關系。
但是人生并不像數學那樣完美。很多因素的相關性都小于0.5,這給了個人差異很大的作用空間。所以,非常聰明但是不擅長他們工作的人是存在的,只是你沒那么容易遇到他們。
因為高智商的這些好處——富有,健康,長壽,你可能會認為極其聰明的人會因此而幸福,但這并不一定。“智商和幸福程度之間通常是正相關的,但是這個關聯的相關性通常比我們想象的小(有時在統計學上并不顯著),” Ritchie說。
要知道,智商一般和使我們在人生中領先于人的人格特點沒有關系。在“大五人格理論”中,唯一一個和智商關聯的是開放性。“在某種程度上,聰明人會追求更多經歷,思考更多,并且享受思考。”
當我們想要預測人生成果時,智商往往比人格更有用: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人格特點可以解釋16歲以下學生考試成績方差的4%,但智商可以解釋25%,甚至更高。
4) 你的相對智商可能不會改變
研究表明,如果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你就會成為一個聰明的老人。
這個圖表描述了一個蘇格蘭地區的研究結果:一組90歲老人重做了他們11歲時做過的智商測試。
盡管智力整體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衰退,兒時高智商的人在老了以后更可能維持他們的聰慧。
人的智商具有穩定性。這個圖表顯示的是實驗對象在11歲和90歲分別進行智商測試所得到的結果,一個圓點代表一個人。兩次成績的相關系數 r=0.54。數據來自 Deary et al.,2013。
Ritchie說,科學家研究智商的生理基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理解與年齡相關的智力衰退。“如果我們知道與智力相關的基因,并了解它們與認知衰退的關系,那么我們就可以開始預測哪些人的認知能力會衰退得最厲害,并且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醫療資源。”他說。
5)遺傳可以解釋大約一半的智商差異
比較同卵及異卵雙胞胎的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可以解釋大約一半的智商差異。但奇怪的是,遺傳因素對智商的預測準確性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利用元分析(meta-analysis )統計方法對11000對雙胞胎進行分析,發現對處在在兒童期(9歲)、青少年期(12歲)和成年期(17歲)的人來說,遺傳對智商的影響逐漸增大。數據來自 Haworth et al.
也就是說,雙胞胎的基因在兒童時期對他們智商的影響似乎沒有他們成人以后高。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還沒有被完全理解。
研究智商的學者Robert Plomin 和Ian Deary提出,這個現象可能與一種名為“基因放大(genetic amplification)”的現象有關,即一個“在孩子選擇、改變和創造與他們遺傳傾向性相關的環境時,放大他們微小的基因差異”的過程,他們在2015年的文獻綜述中寫道。
請考慮這個例子:一個有聰明遺傳傾向的孩子可能會選擇在圖書館里待得更久,但他很小的時候這種特質并不能顯現出來。如果她是6歲,可能就不被允許獨自去圖書館,但是當她大一些的時候就沒什么問題了。
這個解釋的道理在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環境的控制力增強了。我們創造的這些環境可以“增強”我們基因的潛力。
6)人類在變聰明
人的平均智商在以每十年2至3點的速度增長。
這個現象被稱作弗林效應(Flynn effect),它可能是兒童時期營養、醫療和教育品質提升的結果。(在他的書中,Ritchie解釋道,這個現象的產生也可能是由于我們的經濟體系對知識的強調越來越重,這種對知識的強調促進了智商測試中對的抽象思維的考察。)

7)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智商增長更快
智商最大幅的增長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這些地方,兒童時期營養(即通過補充碘)和醫療條件的提升是影響智商的最重要因素。

弗林效應。對世界范圍的734個學生的瑞文推理測(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成績進行分析,發現發展中國家(虛線部分)較發達國家(實線)成績提升更快,但這項測試并不能是完整的智商測試,因此它的平均成績不到100。數據來源 Wongupparaj et al.,2015。
有證據表明,弗林效應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效應可能正在減小。“這可能是因為那些我們知道能提高智商的、觸手可及的成果(如標準化教育和營養)快要被我們摘光了,” Ritchie說。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十個人
在歷史上有多位IQ超過160的天才們,他們也確實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讓我們來看看地球上迄今為止最聰明的十個人。
10.史蒂芬·威廉·霍金 IQ:160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
9.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IQ:160~190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舊譯恩斯坦,20世紀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相對論,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另一個是量子力學)。雖然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E = mc2最著稱于世,他是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 篇非科學作品。愛因斯坦被譽為是”現代物理學之父”及二十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的科學成就和原創性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8.波爾加·朱迪 IQ:170
波爾加·朱迪(Judit Polgár,1976年7月23日-)她是一位匈牙利的國際象棋國際特級大師,是匈牙利國際象棋界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中年齡最小的一位。被認為是歷史上 最強的女棋手。于1992年2月4日,被國際棋聯授予國象女子特級大師稱號,成為世界上最年經的象棋女子特級大師稱號的獲得者。
7.李奧納多·達芬奇 IQ:180~190
李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譯達芬奇,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為“文西城梅瑟·皮耶羅之子──李奧納多”),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除了是畫家,他還是雕刻家、建筑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制圖師,植物學家和作家。他的天賦或許比同時期的其他人物都高,這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6.瑪麗蓮·沃斯·莎凡特 IQ:190
瑪麗蓮·沃斯·莎凡特(Marilyn vos Savant,1946年8月11日-)是截至目前(2014年)為止吉尼斯世界記錄所認定擁有最高智商(IQ)的人類及女性。她于1946年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在剛滿10歲的1956年9月時初次接受史丹福-比奈智力測驗,測得智商高達228。后來數十年間陸陸續續接受數次智力測試,測出的智商有167+、186、218、230等。瑪麗蓮現在從事文學創作,也編寫劇本,并長期在《Parade》雜志開辟名為〈Ask Marilyn〉的專欄,專門回覆讀者各式各樣的問題,從數學到人生都有。瑪麗蓮也是普羅米修斯社團(Prometheus Society)的成員之一,該社團以非高智商者不能加入而聞名。
5.加里·基莫維奇·卡斯帕羅 IQ:194
加里·基莫維奇·卡斯帕羅夫(Гарри Кимович Каспаров,1963年4月13日-),俄羅斯國際西洋棋棋手,國際西洋象特級大師,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曾在1999年7月達到2851國際棋聯國際等級分。在1985年至2006年間曾23次獲得世界排名第一。曾11次取得國際西洋棋奧斯卡獎。退出棋壇后積極參與政治,成為俄羅斯反對派的領袖。
4.金雄熔 IQ:210
金雄熔(Kim Ung-yong、漢字也被寫為金恩榮、1962年3月7日-),是出身于韓國的「神童」。他在史丹福-比奈智力測驗中的分數達到了210分。金雄熔在出生不久后就展現出語言天份。他在4歲到七歲期間為漢陽大學物理系的邀請學生,7歲時被邀請至NASA進行研究,在1974年大學畢業后并繼續在NASA工作,1978年回到韓國,轉攻土木工程領域。 16歲獲得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從2007年開始在忠北大學工作。
3.克里斯多夫·平田IQ:225
克里斯多夫·平田(Christopher Hirata), 加利福利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平田的IQ得分為225。曾跳過中學;13歲時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獎,成為美國最年輕的獲獎者;14歲,進入加州理工大學;16歲直接去美國航天局研究定居火星的可行性;2001年,在18歲的時候他在加利福利亞理工學院完成了數學學士學位;2005年,22歲時完成”弱引力透鏡理論及數據分”論文而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克里斯多夫·平田為加利福利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助理教授。
2.陶哲軒IQ:225~230
陶哲軒(Terence Chi-Shen Tao,19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是澳籍華人數學家,童年時期即天資過人,目前主要研究調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解析數論和表示論。目前他與韓裔妻子蘿拉(Laura)和兒子威廉(William)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1.威廉·詹姆斯·席德斯IQ:250~300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William James Sidis,1898年4月1日-1944年7月17日),悲劇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擁有極高數學和語言天賦的美國神童,其智商估計達250~300,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本文由科貓平臺編創,內容整理自環球科學、搜狐網,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科貓APP(SciMall)于今年5月25日上線,是中國科協為全國8100萬科技工作者打造的智能、便捷、有效、安全的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社區,是專注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社交服務的平臺。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