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世紀,作為蒙古帝國一部分的金帳汗國,曾派出一支軍隊入侵了之前在蒙古征服中遺漏的重要商業要道——克里米亞。在經歷了艱苦的戰斗之后,韃靼人終于擊敗了原本占據這里的哥特人和熱那亞人。之后伴隨著金帳汗國的衰落,克里米亞的韃靼人獨立,建立起了克里米亞汗國,并在之后收迫于奧斯曼帝國的武力,因此成為了這個當時如日中天的大帝國的藩屬,以及在東歐的代言人。

▲克里米亞汗國的軍隊
在黑海政局大變天的時候,東歐的局勢也發生了改變。伴隨著莫斯科大公國與金帳汗國實力上的此消彼長,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斷然拒絕補交莫斯科大公國多年所拖欠的貢賦。金帳汗國此時向伊凡三世攤牌,實際上也是有自己勝利的把握。莫斯科大公國常年與立陶宛交惡,而且由于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并進行改革,莫斯科內部人心不穩。立陶宛自然不愿意放過這個趁火打劫的機會,立陶宛人迅速與金帳汗國結盟。不過伊凡三世也很快為自己找到了盟友,那就是臣服于奧斯曼帝國的克里米亞汗國。

▲伊凡三世與金帳汗國決裂
在伊凡三世的挑唆下,克里米亞汗國開始大舉入侵立陶宛所屬的烏克蘭地區。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立陶宛的軍隊沒能如約與金帳汗國匯合,并導致了金帳汗國分崩離析。不過克里米亞汗國對烏克蘭乃至立陶宛的洗掠卻沒有就此結束。很顯然,這不僅僅是莫斯科的支持,韃靼人們還找到了一條極為不錯的生財之道,那就是——奴隸貿易。
由于立陶宛與烏克蘭的羅斯王公們不和,所以在抵御韃靼人的這件事上,雙方互相扯皮,而韃靼人也因此長驅直入,對這個烏克蘭帶來了毀滅性的后果。大量農村和城市慘遭洗劫,其中就包括在蒙古入侵時,已經被焚毀一次的古城基輔。從烏克蘭大量捕獲的人口被韃靼人帶到了烏克蘭,很快,卡法就因此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奴隸市場,從這些奴隸中挑選一部分女奴作為貢品交給奧斯曼的皇室之后,其他的奴隸則會被帶到奧斯曼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然后經過這里,被作為一種商品,賣到中東的各個地方。

▲中東奴隸時常上的金發奴隸,他們往往正是韃靼人從烏克蘭劫掠而來的
作為重要的商道樞紐以及奴隸集散地,克里米亞汗國迅速發跡。曾經與韃靼人握手言和的莫斯科大公國,很快也成了韃靼人掠奪奴隸的目標。伊凡三世死后,其子瓦西里三世繼位,這位新的莫斯科大公顯然并沒有把其父與克里米亞人之間的友情流傳下來。兩國交惡之后,克里米亞汗國開始大規模入侵莫斯科。尤其是到了伊凡雷帝時期,羽翼漸豐的克里米亞汗國,違背了奧斯曼帝國的調令,直接大軍北上攻入了莫斯科。與此同時,韃靼人對于烏克蘭、波蘭、立陶宛的洗掠也從未停止,更多的奴隸被送到了卡法,以至于旅行者驚嘆:東歐的國家是否還有人口生活在那里。

▲與哥薩克人交戰的韃靼人
17世紀,伴隨著赫梅利尼茨基大起義的爆發,為了能夠對抗波蘭—立陶宛凌厲的翼騎兵,赫梅利尼茨基選擇與克里米亞韃靼人結盟。原本赫梅利尼茨基等哥薩克一眾,正是為波蘭—立陶宛聯邦抵擋韃靼人入侵的盾墻,但是由于波蘭人的暴政,哥薩克人最終與他們的仇敵結盟。當然,韃靼人樂見其成,作為共同作戰的報酬,韃靼人被允許在烏克蘭掠奪,并且可以將抓到的波蘭—立陶宛戰俘隨意處置的權利。所以在赫梅利尼茨基大起義時期,韃靼人在烏克蘭橫行無阻,他們大肆掠奪奴隸,給整個烏克蘭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之后奧斯曼帝國也加入到對波蘭—立陶宛的戰爭,韃靼人進一步的對右岸烏克蘭進行了掠奪和破壞,并最終幾乎將這片原本富庶的土地,再次化為了荒野。

▲赫梅利尼茨基與韃靼人結盟
正是依靠著奧斯曼帝國的支持、商道以及血腥的奴隸貿易,在蒙古帝國大崩潰的時代中。克里米亞汗國仍然頑強的存在到了18世紀,而它在16、17世紀當中,更是迎來了自己的繁榮。但這種繁榮實際上是建立在東歐國家的矛盾之上,而當俄國的羅曼諾夫王朝君臨東歐的那一刻,韃靼人最后的生存空間,也如同被他們擊敗的哥特人、熱那亞人一樣,被來到這里的俄國人所霸占。歷史也將由此,進入到下一個輪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鸮,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