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江浙話聽起來跟日語很像?

    北方人聽不懂南方方言的時候,經常評價:“聽起來像日語。”日語不少詞匯的發音確實和漢語,尤其是江浙話有點像。

    眾所周知,日語和漢語千年來互通有無、糾纏不清,那么發音方面,漢語真的影響了日語嗎?這影響又有多大呢?

    接下來你將看到:

    ●旅程艱辛的古老“吳音”

    ●中日友誼的吉祥物:“漢音”和“唐音”

    ●都像上海話,地位不一樣


    旅程艱辛的古老“吳音”

    -+-

    感覺日語聽著像漢語,不是因為文化沙文主義大國自戀心態,而是因為這兩者確實像。


    事實上,日語中的漢字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二種。

    訓讀只借用漢字形義,保留日本固有的語音,它類似于漢字的日語翻譯,例如春夏秋冬,在表示季節含義時,就都用訓讀。

    日語漢字的訓讀音和漢語漢字的發音沒什么關系,模仿漢語的讀音的,是音讀。

    ●日語中,音讀和訓讀是不同的

    音讀里面,除了非常少見的“古音”、“現代音”,以及基本算日本人原創的“慣用音”,主要還有三類:“吳音”、“漢音”、“唐音”。

    它們分別來自日本人引進漢語發音的三個高潮: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及以后。

    東晉南朝之前,中國相當于現代普通話地位的“標準音”,一直以中原方言為基礎。

    衣冠南渡后,東晉、宋、齊、梁、陳都建都建康(今南京),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從河洛轉移到吳楚,所謂“中原正音”的地位也發生改變,并且受到了中古吳方言的影響。

    雖然當時的士大夫們不大看得起江南土話,但這并不影響它茁壯成長,進入韻書,出口朝日。

    日語吳音模仿了兩晉南北朝的吳方言,不過吳方言最早卻不是從中國直接傳入日本的。就像更早的鐵器水稻跨不過廣闊東海一樣,中日友誼的中轉站,此時仍然是朝鮮半島。

    ●百濟和日本

    根據古老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記載,應神天皇十五年(公元285年),百濟國王派阿直歧和王仁東渡日本,帶去《論語》等中國典籍,這是日本人系統接觸漢字漢語,且傳說色彩較淡的最早記載。

    從五世紀起,日本和中國南朝已經有貿易使節往來。到了六世紀,南朝不少僧侶工匠經過朝鮮半島東渡日本,零零散散又帶去了一些中華文明。

    顯然,吳方言進入日本,路徑非常多樣,過程非常坎坷。因此日本吳音,和南朝建康讀書音,乃至中古吳方言,肯定不可能一模一樣。比起現在的蘇州評彈,更是差異不小。

    不過,無論是日本吳音還是現代吳方言,它們的許多發音規律,在隋朝陸法言記錄南北混合音系的《切韻》中,都是有跡可循的。所以說日語吳音和上海蘇州話為代表的吳方言相似,是有理有據的。

    甚至連前后鼻音不分這種溫柔的南方屬性,日本人都和江南人共享了。

    ●漢字與日語吳音

    中日友誼的吉祥物:“漢音”和“唐音”

    -+-

    比起在朝鮮半島上流浪過的吳音來,日本漢音的傳入途徑要清晰得多。

    推古十五年(公元607年),日本第一次派出以小野妹子為首的遣隋使。

    ●小野妹子

    608年,隋使裴世清東渡日本,中日關系日益密切。

    公元630年,第一批日本遣唐使抵達中國。

    從630年到894年,包括李白的好朋友阿倍仲麻呂、律宗南山宗開山鼻祖鑒真大師等人在內的遣唐使們,一共往還了十九次。在這個過程中,“漢音”源源不斷地傳入日本。

    隋唐時期,中國政治文化中心遷回長安洛陽,日本友人所接觸模仿到的漢語發音,主要也是以長安洛陽音為代表的中原方言。

    當時的日本朝野上下醉心大唐文化,留學生們回國之后飛黃騰達,他們帶回來的“漢音”,也就被推崇為“正音”,地位遠遠超過了人老珠黃的吳音。

    桓武天皇在延歷十一年(公元792年)曾詔令明經學生:“明經之徒不可習吳音,發聲誦讀,即致訛謬,熟習漢音”,算是把祖先學江南人說話的心血辜負了個干凈。

    不過,唐代的長安洛陽方言,和現在的陜西河南話,完全是兩種東西。二者之間差別大到什么地步?

    如果一個操西安方言的大爺穿越回玄宗時代,大概率會覺得周圍人都在說鳥語。從聲韻調系統上看,唐代流入日本的“漢音”,比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北方方言來,還是更像蘇南浙北上海話。

    ●漢音 吳音

    唐音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唐”字的意思也不是特指唐代,而是泛指中國。

    從平安時代(公元794—公元1192)中期,到江戶時代(公元1603—公元1867)初期,也就是中國的宋元明三朝期間,傳入日本的漢語發音統稱“唐音”。

    因為唐音主要是宋代以后傳入日本的,所以也有人叫它“宋音”或者“唐宋音”。

    唐音與漢音的主要區別,在于唐音的原型,基本和現代江浙話差不多。

    做過唐音搬運工的主要有三撥人:平安中后期的中國商人、鐮倉室町時代的臨濟宗僧侶、江戶初期的中國僧人。

    臨濟宗僧侶帶回日本的漢字音,多是浙江一帶的土音,江戶時期隱元等中國僧人傳入日本的漢字音,主要又是南京官話。因此,唐音的出現,為“日語聽著像上海話”這一事實,做出了第三重貢獻。

    都像上海話,地位不一樣

    -+-

    雖然都是從中國舶來的,吳音、漢音和唐音的地位有高低,使用范圍也不大一樣。

    現代日語里,三種音讀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漢音,其次是吳音,最后是唐音。

    據《日本基本漢字》一書的統計,日語中最常用的3000個漢字共有音讀4012種,訓讀1538種,其中漢音讀音2197種,占全部音讀的54.8%,吳音讀音1516種,占全部音讀37.8%。

    日本《計量國語學》雜志1981年的調查表明,現代日語中讀唐音的詞,僅占音讀詞匯的1.5%。

    如前所述,從奈良平安時期開始,漢音就被官府崇尚推廣。

    不過,奈良末期以后,吳音雖然受上流社會排斥,但在佛教領域還是有地位的。

    公元798年的詔令說:“用漢音,讀五經,明經之徒從之讀十三經也。如詩文雜書,吳漢雜用。佛書仍舊以吳音讀焉”,只要求儒教子弟用漢音,對佛門高僧們沒有限制。

    ●奈良 唐招提寺

    吳音和漢音,本來可以一直各司其職相安無事,直到明治維新再次積極提倡漢音。

    明治19年,政府頒布《公文式》、《帝國大學令》等學校教育令,確立了漢音在公用語中的地位,漢音熱潮下,吳音再次敗退。

    除明治維新的政治影響外,吳音數量減少還和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有關系。

    在吳音傳入日本之初,日本都城在奈良平安等關西地區,關西話當時被稱之為“上方語”,地位殊高。

    江戶時代遷都東京,關西地區相對沒落。再加上江戶朝廷提倡漢音,江戶時代儒教興盛,漢音的優勢地位越來越明顯。

    由于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所以現代日語中,漢音遠比吳音的比例大,而關西方言里,保留下來的吳音詞更豐富。

    ●江戶

    相比之下,唐音是最慘的。

    唐音進入日本,本來就主要是靠僧侶傳播的,和禪宗的關系,簡直是軍民魚水不分家。

    鐮倉時代,伴隨著禪宗流行,唐音興盛一時,在那之后,唐音影響力每況愈下,現在幾乎只存在于禪宗典籍、武士道、茶道這些小而精的領域。

    不過,來而不往非禮也。

    日語絕不可能單方面接受漢語影響,它還要反輸入。

    日語的反輸入,主要集中于兩個時間段:鴉片戰爭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八十年代至今。不提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之類老生常談的借形詞、癡漢萌蘿莉之類亞文化的音譯詞,日語起碼影響了東北話。

    東北話鼻音重、r音發不好、平舌音z、c、s比翹舌音zh、ch、sh多,這些特點都被認為與日語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除此以外,東北還保留了不少日據時期出現的,被稱作“昭和語”的日本詞匯,例如町、番地、放送局、主催、出荷等等,都展現了一部出口轉內銷的語言學畫卷。

    ●日據時期東北教材

    當然,日語能影響東北話,背后有戰爭的原因,但漢語日語千百年間的接觸,無論如何都算是互相成就。

    某種角度上這也能證明,對“語言純潔性”的執著,和意淫只有一線之隔。


    參考資料:

    1.王力:《漢語對日語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第5期。

    2.李慶祥:《試論日語漢字讀音中的吳音、漢音、唐音和慣用音》,《山東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3.成春有,游衣明:《日語吳音漢音子音差異比較研究》,《外語研究》,2004年第3期。

    4.范淑玲:《日語上代、中古音韻與漢語中古音的比較研究》,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5.楊柳:《現代日語中吳音與漢音的分布》,《文學界》,2012年第11期。

    6.周宇晴:《中國東北方言與日語語音的相似性研究》,《現代語文》,2015年第21期。

    • 發表于 2017-10-14 00:00
    • 閱讀 ( 110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