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世界首次,中山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編輯修改血液致病基因

    BBC 消息,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軍就團隊對人類胚胎細胞進行了精準“化學手術”,成功去除乙型地中海型貧血致病基因,為世界首創。

    乙型地中海型貧血(β-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隱形基因遺傳血液病,廣布于全世界,該病癥癥有隱性、輕型和重型之分,重型患者需要終生定期的輸血和接受藥物治療。

    目前克服這種疾病的唯一方法是從兄弟姊妹抽取骨髓、臍帶血或血液中的干細胞移植到病人身上。若移植成功,病人的骨髓便恢復正常的造血功能,貧血得以痊愈。然而,移植療法有一定危險性,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亦可能要忍受相當的痛苦。

    希望和轉機來自于基因工程。黃軍就團隊使用被稱為“堿基編輯”(也稱為“ 化學手術 ”)的技術來改變 DNA 的基本組成部分,從 30 億個遺傳密碼中將“問題基因”予以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該胚胎細胞由實驗室通過克隆技術培養,原取自乙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的組織,并沒有被移植到人體中。

    堿基編輯是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的進一步拓展,CRISPR 技術會對 DNA 產生破壞,當身體嘗試修復時,會使一系列基因指令失效,而黃軍就團隊使用的“化學手術”副作用則要小很多。

    在人類已知的遺傳變異病癥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為點突變,堿基編輯有能力直接進行修正,或者根據研究需要,復制出很多的致病突變。

    該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 Protein and Cell 》(《蛋白質和細胞》雜志)上。盡管該技術還沒有被臨床驗證,但這項工作確實代表了未來的醫療方向,這表示我們可以人類胚胎中編輯和修復致病基因。

    早在 2015 年,黃軍就團隊就在該雜志發表過論文,是人類第一成功編輯修改人類胚胎基因,黃軍就教授也因此入選《 Nature 》2015 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不過,該工作同時也引發了西方媒體及科學界以道德倫理為由的強烈反對。

    目前,基因編輯修復工作除了證明技術可行以外,還需要克服監管障礙和倫理的拷問,基因編輯在遺傳疾病治愈方面的強大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當然,這一切首先需要以某種負責任的方式達成共識。


    • 發表于 2017-09-29 00:00
    • 閱讀 ( 68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