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也是與中國在歷史上有著幾千年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的國家。其主體民族的血脈源緣與中國南方許多地區先民一樣同屬“古越”大家族(因支脈眾多,故稱百越)。

越南的兵器由于歷史地理原因,參合了大量周邊國家地區不同文化色彩的兵器特征,中國元素占主體,中南半島武器、日本兵器、近代西方刀劍都對其產生顯而易見的影響。
越南主體民族的先祖就是“雒越”。雒越的“大宗”本身在現在中國湖南直至廣西越南“北方”地區,后來經不斷同化,雒越的大宗已經成為漢民族,小宗則在越南北方地區繼續演化。

上古“東山文化”時代,越南百越特色的青銅武器
即便是以雒越小宗身份發展的越南歷史,也同樣是與中國千百年不斷新的血脈融合著的,首先是秦末秦國匯集了六國子弟兵的大軍在趙人趙佗的領導下,建立“南越國”,領土就包括今天越南北方(南方千百年則是信仰印度教的馬來人種的占婆國)。
實行“和稽百越”的民族大融合政策,北中國各地的子弟兵的血脈不僅溶于南華大地,而且也融入越南雒越民族中,從此越南開始漫長的“北屬時期”,從公元前3世紀直至公元10世紀,越南(北方)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一部分。千百年不斷有新鮮的中華血脈融入。

東山文化時期,越南青銅鎧甲,和當時人物的復原(遺憾沒有紋身刺面,頭飾應該是巨大的鳥羽冠,今天許多印尼部落民還保留此類的裝飾),趙佗占據嶺南以及越南北方時期,見到的越人大概如此
即便是五代時期,越南“土豪”吳權叛離南漢國,獨立建國,越南才真正成為一個國家,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
十五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占(即安南屬明時期),不久黎利得國,并在后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后長時間處于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后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十九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十九世紀初始稱“越南”。
盡管經歷如此頻繁的朝代更迭,許多王朝的締造者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要么祖先是漢族移民,要么他們本身就是一個漢人移民。由此可見,越南與中國的關系有多么密切(密切但不蜜切,充滿無數次戰爭和仇恨)。


上圖:越南歷代兵器鎧甲,與同時代中國保持基本一致。
中國各種封建文化典章制度早已成為越南的文化的基礎,軍事技術與制度同樣如此。所以,越南各個時代的兵器也都與中國相同時期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



上圖:越南兵器,與中國晚清的衙門道具高度一致

上圖:晚清時代越南盡管是清朝的藩屬,官員服飾卻與朝鮮一樣,采用中國明朝的式樣,皂役們則與時俱進,采用與中國晚清時期廣西云南相近的服飾,他們手中的刀劍,基本是中國式樣和摻雜了西式刀劍一些特征的越南禮儀佩劍

上圖:越南近代宮廷馬隊,身甲也和中國晚清一樣,完全被布面甲取代,成為純粹象征意義的軍衣

越南戲劇服飾同樣和滿清戲劇服飾一致,保留著中國古代漢族鎧甲發展的最后階段的許多特征



上圖:越南各類武術,大多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顯示出二者密切的親緣關系
不過,畢竟是距離中原遙遠的南方藩邦國家,越南文化中尤其底層民俗文化中,還是包含更多中南半島土著文化例如馬來人種的影響,越南長期與南方印度教國家占婆、真臘(柬埔寨)發生戰爭,所以,印度教色彩的兵器和戰術技法也在越南兵器中有一席之地。
暹羅與緬甸等南傳佛教國家的刀劍也經常在越南兵器中出現。到了近代,隨著由西方殖民者“地理大發現”所帶動起來的全球性“互動時期”的到來,地處東西方交流最頻繁最活躍的“香料貿易”航線上的越南,開始頻繁接觸西方航海家與殖民者。

作為“航海時代”的一個亞洲分支,“倭寇”也在這一時期,頻繁造訪越南、真臘、暹羅等國,東南亞許多國家地區,都有日本人的居住區(日本町)。所以,西方的武器,日本的武士刀都對越南的兵器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火槍的普及甚至比中國明朝還要早和廣泛。

越南歷史上許多宗教武裝的習俗,直到越戰時期還有許多宗教武裝,這是一支女子宗教武裝衛隊,刀劍甚至長矛都有非常明顯的日本影子。


日本刀在近代,對越南刀劍的影響絲毫不次于歷史上中國刀劍對其的影響
十九世紀晚期,對印支半島垂涎已久的法國終于通過“戰法戰爭”,將越南和柬埔寨、老撾等國據為法國殖民地。建立殖民地軍隊,越南刀劍類冷兵器更是直接西化,形成融匯了西方特色和本土傳統的新一代經典式樣的越南刀劍。民間保留的冷兵器則依舊大體上延續傳統的模式。

上圖:越南刀劍,它是一種“半越半洋”式樣的刀劍,這是受到西方刀劍啟發下,即保留東方審美,又有西式軍刀特色的一種新式刀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