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埃博拉病毒來襲,我們怎么辦?

    據鳳凰衛視報道,一名早前到非洲肯尼亞游玩的返港的女子,周一返港后出現發燒、頭暈及嘔吐,疑似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癥狀,在伊利沙伯醫院隔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

    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給出的信息如下:

    1、埃博拉病毒病(EVD;以往稱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熱)是嚴重的、往往致命的人類疾病。

    2、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病死率高達 90%。

    3、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邊遠村莊。

    4、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到人,并且通過人際間傳播在人群中蔓延。

    5、據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6、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獲得重癥支持治療。無論對人還是對動物都無可用的已獲正式許可的特異性治療辦法或者疫苗。

    埃博拉是 1976 年在蘇丹恩扎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揚布庫同時出現的兩起疫情中首次出現的。后者發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處村莊,該病由此得名。

    二、人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通過密切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傳給人類。因此重要的是要減少與高危動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觸,包括不要拾取在森林中發現的死亡動物,也不要處理動物生肉。

    人際之間感染的發生緣于與感染者的血液、其它體液或分泌物(糞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的直接接觸(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當健康人的破損皮膚或粘膜與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體(如臟衣物、床單或者用過的針頭)污染的環境發生接觸時,也可發生感染。

    哀悼者在安葬儀式上與死者尸體直接接觸,也可能對埃博拉的傳播發揮作用。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帶有病毒就會具有傳染性。因此,感染病人應得到醫療專業人員的密切監測,當醫療專業人員確定病人可以回家時,那么他們就不再具有傳染性。

    需要注意的是,病情康復的男性仍可能在康復后高達 7 周內通過其精液將病毒傳給性伴。鑒此,重要的是,男性康復后至少在 7 周內要避免性交,或者當在康復后 7 周內進行性交時要戴上安全套。

    三、什么人風險最大?

    出現疫情時,感染風險較高的人員為:

    1、衛生工作者;

    2、與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或其他人;

    3、在葬禮期間與死者尸體發生直接接觸的哀悼者;

    4、在雨林地區與森林中發現的死亡動物發生接觸的獵人。

    四、感染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癥狀?

    起病急,有發熱、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屬于典型癥狀和體征。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某些情況下會有內出血和外出血。

    潛伏期又稱為從獲得病毒感染到出現癥狀的時間間隔,它為期 2 天至 21 天。病人一旦開始顯現癥狀,就具有傳染性。在潛伏期內不具傳染性。

    五、目前疫情狀況如何?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截至 2014 年 7 月 20 日時,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這三個國家因埃博拉病毒病造成的累計病例數為 1093 例,包括 660 例死亡。感染數與死亡人數都創新高。

    順便說一句,大家可以從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上查看這些數據,不要盲目相信網上謠言。

    六、面對埃博拉病毒,我們能做什么?

    1、不要恐慌,不要相信不靠譜的信息來源,更不要相信什么預防埃博拉病毒特效產品,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也沒有疫苗可用。

    2、了解疾病的本質,它如何傳播,如何防止其進一步擴散。

    3、配合檢疫局的工作,積極接受出入境的檢查。現在中國地方檢疫局已經在加強口岸查驗力度,通過體溫探測儀、快速檢測手段對旅客進行檢疫;加強對入境旅客的本底調查,通過其旅行史調查染疫風險。大家的配合能有效提高檢疫局的工作效率。

    4、出境前應了解目的地疫情情況及預防措施,在境外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有癥狀的人員,勿食用未煮熟食物,勿飲用生水,如在境外出現癥狀,應立即就醫,并可向所在國使領館尋求幫助。

    5、如入境旅客此前曾到過非洲(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及周邊區域)、中東地區(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約旦、伊朗等)等國家,或回國時有發熱、咽痛、虛弱、畏寒、腹瀉、急性肢體麻痹等癥狀,在入境時應主動向檢驗檢疫機構申報;如旅客在入境通道被要求抽檢,須主動配合檢疫人員工作,以便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入境后如出現上述癥狀,應當立即到醫院就診,并向醫生說明近期旅行史。

    無知和恐慌,往往比疫情更可怕。

    (本文來自:丁香醫生;部分圖片轉自騰訊科技)

    • 發表于 2014-08-02 00:00
    • 閱讀 ( 77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