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I是一個新創名詞短語,是“Thin Outside but Fat Inside”,即外瘦內胖的英語首字母縮寫。TOFI孩子特指那些由于缺乏運動,雖然外表看起來纖瘦,體內卻隱藏大量脂肪的兒童少年。
英國百萬TOFI孩子
英國政府于2006年推出一項國家兒童測量計劃(NCMP),是一項針對在校兒童少年身體健康檢測戰略,分別在4歲至5歲10歲到和11歲測定并記錄孩子們的身高和體重,并以現公認的BMI標準來劃定健康、超重和肥胖標準。
數據顯示,約30%、總數約300萬5歲到18歲兒童少年、身體體重指數(BMI)超出正常,屬于不健康范圍。
BMI從誕生之日起就飽受質疑,醫學界一直認為它并非一項理想的評價指標,反映的不過就是一個人體重與身高的一種比值,甚至科學家認為,他與健康幾乎毫不相干。但是,由于缺乏更簡便和理想的指標,一直仍被廣泛使用,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權威機構所推薦使用的方法。但是,挑戰并不會停止。
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的大衛·麥卡錫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對NCMP中BMI正常、被歸類于健康的的1000多名兒童用更精確的“生物電阻抗”方法進行測試研究發現,其中超過七分之一,即全國約估計有100萬孩子體內脂肪含量超標,增加心臟病、中風、癌癥等可以引發早死的生命限制性疾病風險。
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孩子雖然注意控制了飲食,卻忽略了運動鍛煉,一方面導致體內脂肪堆積,另一方面影響肌肉發育所致。
肥胖和脂肪對于健康的危害
肥胖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不僅是目前人類第五大殺手,還是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等引發死亡的最主要疾病的危險因素。
造成肥胖流行的原因無非熱量攝入超標和缺乏體力活動。近年來,隨著全球性“對抗肥胖戰爭”的廣泛宣傳,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孩子的體力活動量卻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這就造成了上述TOFI孩子的出現。
在這項新研究中,作者以一個8歲TOFI男孩為例,具體說明了孩子體內這些看不見的脂肪對于健康的危害。

如上圖所示,看不見的脂肪的危害如下:
這是一位看上去很健康的8歲男孩,具有一個完全正常的身體體重指數(BMI 17.7)。但是,更準確的身體脂肪檢測顯示他體內脂肪占身體體重的23%。
腦 :脂肪增加應力激素的產生,降低社交和運動的吸引力。
腎臟:脂肪堆積擠壓正常組織,并引發血壓升高。
心臟:脂肪增加心臟病發作和動脈狹窄的危險性。
肢體:缺乏運動導致肌肉發育不良并被脂肪浸潤。
腸道:增加小腸和大腸癌癥危險。
血液:脂肪可以從肝臟被泵入血液,增加中風危險。
胰腺:增加胰腺癌和糖尿病的風險。
肝臟:脂肪觸發胰島素抵抗并引發糖尿病。
慢性病并非老年病
或許有人會說,你列舉的諸如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癌癥、糖尿病,這些不是都屬于老年病嗎?你怎么給安在孩子們身上,聳人聽聞了吧?
這是民眾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這些疾病屬于慢性病,而絕非一般人認為的老年病,也并非老年人不可避免的,而是可以預防的。
按著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慢性病也叫非傳染性疾病,是指病情持續時間長、發展緩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癌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等4個主要類型,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占所有死亡的63%。在2008年死于慢性病的3600萬人中,有29%的人不足 60歲。
預防慢性病,從孩子開始
可見,雖然慢性病對人健康威脅主要表現在中老年,但是其發生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漫長過程,延綿整個一生。
比如,有研究甚至發現,孕婦高脂飲食,胎兒動脈內膜就可以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的脂質浸潤現象。
絕大多數慢性病是可以預防的,預防這些慢性病的發生需要從孩子開始。
慢性病的發病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遺傳、環境和個人生活方式。就個人而言,力所能及的主要就是改變生活方式,這也是目前世界上主要機構一直的大力倡導的。
健康生活方式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均衡、健康飲食,和積極的體力運動。
健康均衡飲食
健康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已經為絕大多數家長所了解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唯一難點在于游離糖或者叫添加糖的控制,尤其是高含糖飲料。在英國等西方國家,有學者甚至把游離糖定義成一種“新型煙草”,呼吁政府除了廣泛宣傳以外,用財稅等經濟手段加以控制。
運動不足是最大頑疾
現代交通的高度發達,電子產品的普及,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家長出于安全考慮以及老實就是“好孩子”的標準等因素,導致現在的孩子體力活動嚴重不足。即便給予最高級別的健康均衡飲食,仍難免成為TOFI孩子的危險。
每天給孩子1小時去“撒野”
按著2010年版美國國民運動指南標準,兒童少年每天至少需要1小時的體力活動,包括有氧運動、肌肉對抗運動和骨骼強化運動。
另有研究認為,單調的正規運動往往澆滅孩子的運動意愿,而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豐富多彩游戲往往更能調動海門的運動熱情,尤其是孩子們自組織的各種游戲,就是說,每天給孩子們1個小時,讓他們自己去撒野,或許是最好的運動形式。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