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怎樣預防“病從口入”?

    夏天想必是不少美食愛好者的狂歡季,不少應季的蔬菜、水果和海鮮,應運而生的種種美食節,以及夜間各大城市的小吃街,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此時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享受美食之際,多種食源性傳染病也會乘虛而入,令一些粗心大意的食客“中招”。所以在享受之余,不妨來了解一下預防“病從口入”的方法,最大限度避免染上食源性疾病。

    不潔飲食:甲肝、戊肝與傷寒

    隨處可見的大排檔、小餐館,是不少人就餐的選擇。但一旦所選的就餐地點不能保證食物運輸和加工過程中的衛生環境,便有可能導致食物經糞-口途徑被病原體所污染(即帶有病原體的排泄物污染了水源,水源繼而污染食物)而傳播疾病。在我國,較為常見的經糞-口途徑傳播的傳染病有三種: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傷寒。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曾于1988年在上海引發過一次全球有名的大流行(當時是因上海市民誤食了含有HAV的毛蚶而爆發),造成超過29萬人感染HAV。水果、貝類食物及肉類容易受其污染,發達國家便有過因進口受污染的山竹、草莓等水果而造成小規模爆發的經歷。急性甲型肝炎癥狀往往較輕,在兒童中甚至只表現為胃腸炎或不引起癥狀。而成人在感染前期可有厭食、惡心等消化道癥狀,感染期一般有黃疸(鞏膜、皮膚變黃)、瘙癢(膽汁淤積的表現)和肝功能異常等癥狀。急性甲肝具有自限性,一般只需對癥治療和給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少數重癥患者需要住院治療。已有預防HAV的疫苗,在我國屬于常規接種疫苗,即將前往飲食不潔地區的人員也可補種。

    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常經被帶病毒糞便污染的水源所傳染,在我國少數不能保證飲用水安全的山區或牧區,有時可見急性戊型肝炎的小規模爆發。急性戊型肝炎癥狀與急性甲肝相同,但對孕婦而言,HEV感染可引起暴發性肝炎而危及生命。急性戊肝同樣具有自限性,對癥治療即可好轉。我國已經有HEV疫苗上市,前往疫區的人員可選擇接種。

    傷寒:由傷寒沙門菌或副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急性細菌感染,主要通過各種運輸、加工不當的食物而傳播,近年來雖已少見,但仍有不少人患病。主要表現為伴有畏寒或寒戰的高熱、食欲不振、咽痛、咳嗽、乏力、腹瀉等癥狀。通過在外就餐經歷,疾病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查(如細菌培養和肥達反應),可以明確傷寒的診斷。盡管該病診斷有一定難度,但治療很簡單,通常只需口服抗生素即可。

    涮羊肉與乳類:布魯氏菌病

    無論春夏秋冬,涮羊肉都是不少人所喜愛的美食,乳類也是如此。有些人為了追求“口感”、“風味”,或是擔心市面上的假羊肉、劣質乳類,可能會選擇直接購買剛剛宰殺、擠出而未經檢疫的羊肉或乳類。但殊不知,未經過檢疫的此類食品,很容易傳播布魯氏菌病,而造成額外的煩惱。

    布魯氏菌主要寄生于牛、羊等牲畜的體內,一般主要感染牧民、宰牲畜者和擠奶員,但由于近些年購買未經檢疫羊肉、乳類的情況增多,布魯氏菌也開始感染普通人。常見的急性布魯氏菌病,可以引起發熱、多汗、乏力、頭痛及關節痛等癥狀,尤其是關節痛,往往較劇烈且一般治療無效。對于曾進食未經檢疫羊肉、乳類,并產生類似癥狀的患者,醫生會安排進行布魯氏菌凝集試驗或細菌培養以明確診斷。同傷寒一樣,布魯氏菌病很好治療,一般只需口服一定療程的抗生素即可治愈。但如果診斷不及時,或患病后不注意預防而反復感染,便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的關節痛甚至關節畸形。

    海鮮與刺身:異尖線蟲病

    海鮮一向是夏季頗受歡迎的美食,由于正值捕撈季節,海鮮往往會很便宜,很多人會選擇在此時大快朵頤。而近幾年從海外傳入的刺身,更是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但享用這兩種美味時如果不做好安全措施,就可能染上異尖線蟲病,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致命的后果。

    異尖線蟲是一種存在于不少海洋動物(包括海魚和烏賊)體內的寄生蟲,在食用未經煮熟的帶蟲動物時,便可能感染異尖線蟲。如果一次食入很多蟲體,便會引發以惡心、腹痛、嘔吐等癥狀為表現的急性異尖線蟲病,但該病較為少見。更常見的情況是,第一次食入的異尖線蟲蟲體被人體識別為免疫原,當再次食入蟲體時,免疫系統針對蟲體及其所寄生的組織產生嚴重的免疫反應,引發致命的過敏性休克。所幸的是,包括我國的大多數國家對海產品有著嚴格的檢疫措施,且要求可能被用于生食的海產品需要經過足以殺死寄生蟲的冷凍措施,因此生食經過檢疫的海產品一般不會感染此病。但在日本,出于對“新鮮”和“美味”的需求,并無關于海產品的冷凍措施,在日本食用刺身時可能需要多加小心。

    肉制品:神經囊尾蚴病

    相較于上述幾種食物,普通肉制品在生活中更為常見,也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但看似不起眼的肉制品,卻可以傳播一種極為嚴重的寄生蟲病——神經囊尾蚴病(NCC)。

    和極為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絳蟲病一樣,NCC的病原體也是豬肉絳蟲。人體通過外源自身感染(絳蟲病患者的手沾染絳蟲卵,再經過口感染)或外源異體感染(食用未完全煮熟的含絳蟲肉類、含絳蟲卵的蔬菜)而感染絳蟲之后,絳蟲卵孵化而成的幼蟲會經血液循環播散到腦部,并發育成囊尾蚴。一旦寄生在腦部的囊尾蚴死亡,人體針對死亡的蟲體會產生嚴重的免疫反應,導致局部組織的嚴重炎癥,一般表現為頭痛、癲癇發作、顱內壓升高等癥狀。有時囊尾蚴還會寄生于腦室,當患者急轉頭時便會堵住腦室上用于循環腦脊液的小孔,引起顱內壓急劇增高而猝死。雖然驅蟲治療可以治愈該病,但驅蟲時嚴重的免疫反應本身即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也使得該病十分難以治療。

    • 發表于 2014-08-17 00:00
    • 閱讀 ( 1259 )
    • 分類:其他類型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