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換頭像了嗎?”
最近微信好友紛紛換上十分醒目的“紅角標”頭像,以至于的文章稱它是一種“現象級頭像”,還煞有介事地分析。但在我看來,“紅角標”頭像和之前其它流行的頭像沒有太大的差異。
如果把 @圈圈Fancy 發布的“紅角標”頭像上的“紅角標”去掉,你會發現,它其實和普通的頭像差不多。這批頭像之所以有人感興趣,“紅角標”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眼就可看出,它是對手機通知系統的模仿,利用智能手機強迫我們養成的行為習慣,成為視覺上最突出的一個圖標。
頭像就是這樣的,當它變成“個人 ID”,那么它就有一種裝飾性。“紅角標”和其它流行的頭像一樣,它有很強烈的視覺上的辨識度,這讓它的流行具備了基礎。
但光只有“紅角標”是不夠的,因為紅角標是一種通知,實際上是強迫用戶去做某些行為。如果過于強調它,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惡感。因此 @圈圈Fancy 對“紅角標”頭像的改造讓人贊賞——除了一個容易惹人反感的紅角標以外,她還在頭像的其它地方,補充進萌萌的動畫角色,不至于一下子引爆人的惡感。
結果就是,@圈圈Fancy 畫的頭像,感覺就好像一個人再說,“快看!我萌萌噠!”
不然,你換下面這個試一試?

“紅角標”頭像不是第一個流行的頭像,也不是最后一個。它是我們當下數字化生活里面,最表象的一部分,最容易拿來討論的一部分。“紅角標”頭像的創新在于對移動操作系統的模仿,但若是用它來作為“現象級頭像”的經典例子,現在就下定論,過于勉強。
在用 QQ 的時候,已經發現有的朋友,隔三差五就換頭像,要么是“萌萌噠”的貓咪,要么剛好是最近流行的頭像樣式。而來到新的社交網絡里,也同樣有一批這樣的朋友,頻繁更換自己的頭像。
我不是一個愛換頭像的人,所以我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好奇。如果問他們為什么愛換頭像,他們大多會笑一笑說,這樣比較好玩,或者說想換一下心情。
但站在一個觀察的角度來看,會發現他們往往引領小圈子的話題,或者說是小圈子里的“明星”。
他們情商很高,很善于跟別人交流,在挑選頭像的時候,也不是為了換而換,而是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幽默感,讓人會心一笑。
另外,他們也同時是一群對新事物敏感的人,很善于發現有意思的新鮮事物,這也是他們能夠成為“小圈子明星”的原因。
這樣的人,我相信,不可能只有自己身邊才有。當我們更加頻繁使用新的社交網絡,必然也能碰到這些喜歡換頭像的人——這并不奇怪。
從以上的觀點出發,“歪脖”、“臉萌”和“紅角標”之類的頭像突然流行,其實和過去沒有太大的區別。還記得“黃領巾”、“阿貍”、“張小盒”么?流行總像浪潮,一波起,一波落。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多少人抓住了流行的浪潮,讓自己畫的頭像,變成一種文化品牌?這個過程反而值得深究。而除了變成文化品牌以外,以“部落”為形式的互聯網文化生態,也讓“臉萌”這樣的頭像制作應用,成為網絡新生代表達態度,社交的平臺,這也是它能夠獲得投資的原因。
而比起自己換了個什么頭像,努力讓自己成為有趣的人反而更重要——一些人因為行為夸張,往往被認為是喜歡裝腔作勢的人。他們頻繁地換頭像,無論如何只會引來別人的惡感,或者選擇性無視。對于這部分人來說,換與不換頭像,都一樣。但有趣的人,到哪里都能受歡迎。
下一次,你換的頭像,別人也會跟著換嗎?
(作者:陳一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