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懶以動作遲緩而出名。它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靠吃樹葉、嫩芽和果實生活。樹懶是哺乳動物,共有2科2屬6種。形狀略似猴,產于熱帶森林中。它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雖然有腳但是卻不能走路,靠得是前肢拖動身體前行。

樹懶幾乎一輩子都倒掛在樹上。這種頭朝下的姿勢曾讓許多科學家費解。因為樹懶新陳代謝十分緩慢,有時消化一片葉子都需要一個月。它們一星期才排便一次,導致腸道內堆積了大量的廢物,甚至多達1/3的體重都被尿液和糞便占據。在這種情況下倒掛在樹上,臃腫的腸胃會壓迫肺部,為什么樹懶不會像人類一樣呼吸困難呢?

最近,威爾士斯旺西大學的動物學家麗貝卡·克里夫(Rebecca Cliffe)與她的同事在美國《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揭開了這個謎——因為它們擁有各就其位的內臟。
麗貝卡和同事在哥斯達黎加的樹懶避難所工作。他們解剖了兩只自然死亡的褐喉三趾樹懶,發現它們體內有大量獨特的纖維蛋白性粘連結構,將內臟與較低位置的肋骨固定在一起。倒掛時,內臟懸掛在肋骨上,不會因重力而向下壓迫肺部。

麗貝卡說,如果沒有這種粘連結構,那么腸胃的重量會壓迫肺部,每次呼吸都需要先抬高內臟,這將消耗大量的能量,而樹懶從食物中獲取的能量并不多。據估計,該結構能降低樹懶7~13%的能量消耗。這種結構會限制軀干的靈活性,但是很適合樹懶慢節奏的生活方式。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