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手術中麻醉失效咋辦?

    做手術過程中,如果患者在中途醒來的話,會發生什么事?這種情況醫生會怎么處理?患者會疼到暈過去嗎?

    麻醉的程序以及監測

    麻醉醫生的職責就是保證病人無痛無知覺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在全身麻醉下,病人的各種反射不同程度受到抑制,無法保護自己,麻醉醫師就充當起病人的保護者的角色,需要時刻關注病人的各項指標,隨時關注出血量,在緊急情況下要承擔起挽救病人生命的任務,在病人在手術室處于生死之間時使其脫離危險。

    從病人進入手術室一開始,麻醉師就會建立靜脈通道,術中輸液量較大,所以選用的穿刺針也比病房要粗。病人全身麻醉開始到手術結束時,靜脈麻醉藥(常用的是丙泊酚)會一直通過靜脈輸液泵來以相對恒定的速度通過靜脈通道進入機體,同時,吸入性麻醉藥(如七氟烷)也會通過麻醉機的作用由氣道進入人體,保證在全身麻醉病人在術中一直處于麻醉狀態,不會醒來。

    同時,肌松藥會根據情況隔一段時間注射,保證病人的肌肉處于松弛,這既是為了機械通氣的需要,同時很多手術(尤其是腹部手術)對肌松要求很高,麻醉醫生會時刻關注手術進展,繼續追加肌松藥,保證肌松。

    麻醉醫生有很多方法觀察全身麻醉病人是否會突然醒來。麻醉機會有各項指數,如果病人有醒的趨勢,氣道壓力,呼吸曲線,ETCO2(呼氣末二氧化碳)都會有變化,血壓可能會升高,術者也可能會報告“患者好像動了”,這些變化監測儀器都會有報警。同時BIS監測(腦電雙頻指數)現在也廣泛應用于術中監測病人的意識深度,如果BIS忽然升高,也會提示病人有清醒的可能。此時,麻醉醫師會增加麻醉藥劑量,或者增加使用肌松藥,加快輸液速度,通常幾十秒時間監測指標就會恢復正常。

    所以全麻患者在術中醒來的情況,其實是麻醉醫生極力避免發生的。發現患者有任何可能清醒的趨勢或者肌松減弱產生自主呼吸,麻醉醫師都會第一時間采取措施。

    術中知曉的可能

    術中知曉。就是在全麻過程中發生意識的恢復。由于當前的全麻基本上為復合式麻醉,即多種不同作用的藥物同時使用。鎮靜遺忘、鎮痛、肌肉松弛為主要的三個部分。如果出現術中知曉,意味著鎮靜遺忘作用消失,而肌松、鎮痛作用還可存在。在這樣的狀況下,患者可存在意識,可聽見周邊環境的聲音,但是無法控制肢體的任何運動,包括例如睜眼、咳嗽。同時,伴或者不伴有對疼痛的感知。

    真正發生術中知曉時,麻醉醫師甚至術者都很難察覺,一旦發現,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應對。盡管如此,術中知曉發生的概率還是很低的。作為一名麻醉醫生,保護自己病人術中安全是基本職責。如果讓自己的手術病人在術中醒來而置之不顧,那真是失職了。

    對于“半麻”患者(椎管內麻醉),術者患者是保持清醒狀態的。由于麻醉藥的效果不如全身麻醉那么好預測,肥胖患者的麻醉效果可能較差,同時由于此類麻醉的特點,藥量過多麻醉平面高會導致低血壓和呼吸抑制,給藥都很謹慎,所以此類麻醉手術患者容易覺得很疼痛,通常會使用鎮靜藥物讓患者小睡一會兒,或者使用其他一些鎮痛效果來減輕其痛苦,但麻醉藥物的量控制的很嚴格,尤其對高齡患者、產婦特別要注意。

    “創傷后應激綜合征”

    醫生如果觀察仔細,通過患者的表情或者肢端反應應該會給予再次麻醉。不過這個算是事故了。

    大動作病人是做不了的,確實會配合肌松藥一同麻醉。

    另外,痛感的感受會比較少見,如果確實的麻醉劑量不足那么確實會痛——這是嚴重的醫療事故。但是更多的例子是“麻醉意識”。患者被麻醉,但中途單單意識回復,時間可長可短,對此尚無好的解釋——大腦對麻醉劑的反應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但是就已知的資料,曾有過麻醉意識的患者,絕大多數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后應激綜合征”,經常做噩夢自己被切開之類的。

    (作者:moski ivan)

    • 發表于 2014-09-24 00:00
    • 閱讀 ( 89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