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維修手機: 商家卡住了消費者的脖子

    打造完美的智能手機是各大著名科技公司之間一場無休無止的斗爭。但追求更薄、更快、更輕的設計背后也有著丑陋的一面:我們現在的電子設備維修起來是越來越貴了,手機似乎正在成為一次性的用品。

    越來越修不起的手機

    當你的手機屏幕不小心摔壞了或是主板因進水燒壞了,走進售后服務網點,看著維修價目表,可能會使你非常糾結。以蘋果手機為例,打破iPhone 7的屏幕,蘋果將收取你129美元的屏幕保外維修費,其他如主板維修費則高達319美元,而一款新手機的價格才649美元。

    由此可見,尤其是當你的手機已使用有些時日,與其花上如此巨額的維修費還不如趁機直接換個新手機。而如果很不幸,你的手機才剛買不久便遭此意外損壞,加上你又沒有購買可以提供兩次意外損壞的保修服務,不甘心的你是否可以選擇相對便宜很多的第三方維修店?然而,錢是省了,但先前蘋果公司規定,你這么做會使設備所具有的保修資格自動作廢。

    蘋果堅持自己的維修服務做得比使用非官方零件和工具的第三方要好。蘋果公司的發言人宣稱,他們的手機設計是如此復雜,以至于不能保證非官方的修理店能夠正確地維修它,即使他們提供了指示和工具。

    制造商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向消費者施壓,要求其使用自己或授權服務商的服務,從而再次從顧客的腰包里掏出錢來。這可是一棵非常不錯的搖錢樹,制造商肯定不愿放棄這項收益。至于顧客,只好望“機”興嘆,想說修你不容易!

    設備真的如此難修?

    通常在維修中最棘手的部分是進入設備內部。首先是螺絲的問題,蘋果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都是用防篡改的螺絲密封的,普通螺絲刀并不能起作用,iPhone 7的各個部位更是使用了不同規格的螺絲,要進行拆解就需要至少四種螺絲刀。

    其次,在組裝的時候,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黏膠,iPhone 7因此也具備了很好的防水性能,但顯然如果不是蘋果官方進行的維修,很難保證能維持手機的這項功能。微軟新出的Surface筆記本電腦也是出了名的難拆解,它鍵盤以下的部分都是粘在一起的,個別的零件,比如CPU、內存或硬盤,都與主板粘到了一起,幾乎不可能在不損壞內部的情況下進行更換。

    電池也是一個問題,在智能手機發展之初,手機的電池通常都是能夠自行更換的,但蘋果打破了這種常規。深埋電池的設計讓手機變得更加輕薄,但是看到那藏在密密麻麻的微型電路板和細小零件底下的電池,非專業人士根本不敢也不懂拆解。

    科技公司為什么要制造越來越難修的手機?因為我們消費者會買賬啊。制造商永遠可以打著要制造更輕、更薄、更美、更高科技之手機的旗號,吸引消費者不斷頻繁更換新設備。反正,總有人愿意追逐潮流消費。

    消費者的推波助瀾

    而這種修不起的設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總是希望科技的進步能夠在改善生活的同時,也能夠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綠色和環保。但是,大量頻繁地更換電子設備必然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在電子產業中,許多廢棄的設備最終都以垃圾填埋的結果告終,處理不當會釋放有毒化學物質進入附近土壤或水源。根據聯合國的報告,2016年全球丟棄了將近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預計到2017年這個數字將達到6500萬噸。

    然而我們不能只責怪科技公司,我們消費者對綠色電子產品也明顯缺乏熱情。比如荷蘭的創業公司Fairphone于2015年發布的第二代手機,它有七個可移動部件,允許使用者交換和升級屏幕或相機。“Fair”即為公平之意,他們致力于生產開發出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手機。2016年,LG和摩托羅拉隨后推出類似的模塊化的智能手機。但這些設備的配置和價格在市場中缺乏吸引力,因此沒有得到大賣,而谷歌也已經擱置研究了三年的模塊化智能手機的項目。

    或許是因為現在可以分期付款了,更換手機并不需要一次性支付一大筆費用,所以我們很樂意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不去思考什么可持續性問題就將手機隨意丟掉換新。這種情況該打住了,對環境來說,我們負擔不起一次性的電子產品。

    “維修權”立法之爭

    2017年,美國12個州的議員提出了一個有關“修復權”的議案,迫使科技公司向大眾發布維修的手冊和工具。消息一出,科技公司立刻發起反擊,努力游說不讓這些法律通過。無獨有偶,在農業方面像拖拉機這樣的設備維修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美國的農民也在為爭取維修自己設備的權利而戰,但卻遭到了拖拉機制造商的強力阻撓。

    維修權的斗爭之路坎坷漫長,卻也不是沒有希望。201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通過了一項類似的維修權法律,要求車輛制造商交出車輛的診斷和維修資料,且隨后擴展到了全美50個州。可見手機的維修權如果也能在其中的一兩個州打開突破口,那么就足以鼓勵其他人也采取行動。

    另一方面,盡管蘋果反對這個議案,但它似乎開始重視這個維修權的運動。今年6月,蘋果計劃將屏幕維修機器放置于400家分布于25個國家的授權第三方維修中心,不再獨攬換屏服務。蘋果還改變政策,未經授權的屏幕維修不再使iPhone在美國的保修失效。

    但像這樣的象征性姿態不會改變消費者依然追求頻繁更換手機的潮流。隨著像冰箱和電視這類家用電器越來越“智能”,制造商將會對維修權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說,這場“維修權”之爭中,關鍵在于消費者的態度,消費者有責任督促電子行業轉向更容易維修的設計。消費者可以給制造商施加更多的壓力,因為他們手里的鈔票才是最有力的表決票。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7年第11期雜志文章 


    • 發表于 2017-12-07 00:00
    • 閱讀 ( 65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