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11日,理查德·菲利浦·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出生于紐約市。他的父親叫麥爾維爾·阿瑟·費曼,母親是露茜·菲利浦。雖然他們都是猶太人,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卻沒有狹隘偏執的宗教觀念。麥爾維爾年輕的時候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是他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來實現做物理學家的夢想。在小費曼出生之前,麥爾維爾就對妻子說:“如果生個男孩子,就一定讓他當個科學家。”
為了確保自己的預言實現,他盡了最大的努力。當費曼只有兩三歲的時候,麥爾維爾就買了一套浴室用的白色和藍色瓷磚,然后隨意的擺放這些瓷磚,教費曼認識形狀和簡單的算術原理,四、五歲時,麥爾維爾就帶他去博物館,并且給他買了本《不列顛百科全書》,費曼有空就抱著翻閱,麥爾維爾耐心地給他做解釋。后來費曼愉快地回憶道:“看《不列顛百科全書》完全沒有壓力,只有可愛的、有趣的討論。”
對于費曼來說,父親早年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父親在他身上灌輸了一種對大自然的美的贊嘆和欣賞。這讓費曼形成了一種特立獨行、人見人愛的性格。

費曼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網絡圖)
一些科學家總是喜歡在最深奧的研究中找出其科學真理,而費曼卻不同。費曼喜歡觀察最普通的自然現象,并找出其中的道理。他常說,如果一個人學會了解釋簡單的東西,他就懂得了解釋是什么,也就是說,他理解了科學本身。
費曼的身上具有一種奇特的魔力。有一次,他和同事去一個非常偏僻的雅拉穆麗人的土著村落里,他用剛剛學會的土語與一位雅拉穆麗人在篝火旁談論了幾個小時,彼此還交換了小禮物,并告訴對方自己的地址,讓雅拉穆麗人有時間去看望他。那位同事感慨的說:“他有一種天賦,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都可以與人交流。”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康奈爾大學見到了理查德·費曼,他對費曼的印象是:“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員。”后來,當戴森對費曼非常了解之后,他把原來的評價修改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

費曼在敲鼓(網絡圖)
費曼總是用通俗的語言說話,從來不用高深的詞語或者詞組,他的句子甚至經常不合語法規范。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曾經表示過對費曼的疑惑:“為什么這個聰明的年輕人談吐像個無業游民呢?”費曼喜歡聽到別人這樣描述他。雖然費曼一直使用通俗的語言,但是如果他愿意的話,他可以很雄辯地講話(完全符合語法規范),還能寫出非常優美的詩句。
在講臺上的費曼,總是處于活動狀態,正如他喜歡談論的原子一樣。他像個舞蹈演員一樣昂首挺胸地在臺上跳來跳去,他的胳膊和雙手劃出復雜而優美的弧線,配合著他幽默的語言,總能讓學生在輕松隨意的課堂上聽懂他所講述的內容。

費曼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搞怪(網絡圖)
1965年,費曼與朝永振一郎、施溫格三人共同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當記者凌晨三四點打電話給費曼,恭喜他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時,費曼很生氣,質問對方說:“那你為什么不等早晨再告訴我呢?”然后就拔掉了電話線。可是他發現他睡不著了。于是重新把電話線接上。接上后《時代周刊》的記者打了進來,費曼覺得領獎這件事太麻煩,就讓對方出主意,看看怎么才可以不去領這個獎。記者告訴他:“乖乖的去領獎是減少麻煩的最好辦法。”
在一次課堂上,學生們問費曼是否做好準備去領獎,費曼有點為難的說:“確切的說,我還沒有做好領獎的準備。我聽說從瑞典國王手里領取諾貝爾獎時,必須要畢恭畢敬,領完后,你不能背對著國王往回走,必須要后退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樣的話,我怕在后退的途中會摔倒在地。我想我是否可以像青蛙一樣跳著過去,當然我得數清楚跳了幾次,等領完獎,我再往后跳回去。”學生們大呼:“你就應該這樣,費曼先生,這是你的風格。”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這話傳到了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里面,他們馬上打電話告訴費曼:“親愛的費曼先生,你不必像青蛙那樣跳著去領獎,你在領完獎后,完全可以背對著國王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
人物小檔案: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5.11-1988.2.15。美國物理學家,曾就讀于麻省理工、普林斯頓。二戰時曾參與曼哈頓計劃。曾先后任教于康奈爾大 學及加州理工學院。1965年因其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費曼不僅善于思考,還善于教學,其《物理學講義》在全世界范圍內影響非 常大,物理學的學生和教師都從中受益良多。
名言:不懂數學的人很難真正理解自然最深邃的美。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