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都有類似的經驗,帶電腦去上課然后被老師制止了。學生認為,上課帶電腦,可以更加方便地查閱資料,記錄筆記,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并不可少的工具,然而老師并不這樣認為,當教育者都在爭論應不應該讓學生帶電腦到課堂,一些研究者已經開始了他們的研究。

一、漢字是可讀的原型
首先,我們得先來談談漢字,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說過,漢字是可讀的原型。漢字是強大和有趣的,比如:“母”字最早是女子懷抱嬰兒哺乳的樣子;而“祖”字在甲骨文時期干脆就是男性生殖器的形狀;繁體字的“愛”是有“心”的;“智”字不僅有知識,還有光耀大千太陽般的善于運用;“怪”是將圣人之心豎起來;“考”字假借于“老”字。

當我們在手寫的時候,是用筆畫寫的,這是我們從小學開始的學習積累,相比于鍵盤上大多數人用拼音輸入,手寫更符合我們的書寫習慣,而且漢字是可讀的原型,書寫也可以使我們展開聯想,思維更連貫,思考空間更多,書寫還可以幫助書寫者認識事物、覺察事物、接受事物,達到內心的釋放,對于書寫者面對傷痛有正面且積極的作用哦。
二、一點“值得經歷的困難”有助于記憶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者帕慕·穆勒和加州安德森商學院研究者丹尼爾·奧本海默,進行了一項對電腦跟紙筆做筆記的定量比較研究。這個研究包含三輪實驗。
在每個部分的開始,學生們要觀看一段講座視頻,同時用手寫筆記或者用電腦記筆記。學生們看完視頻后大概30分鐘后,完成事件回想和概念理解題。
在第一輪,手寫筆記者的測驗成績要優于電腦記筆記者。分析表明,用電腦記筆記只是為了記錄而記錄,而沒有空間去理解和記憶內容。書寫記筆記有兩部分行為:記錄筆記,即編譯,然后回憶它們,即記憶。用電腦記筆記在大腦編譯的時候,太簡單了,錯失了良好記憶的第一環節,而由于書寫沒法記錄完整筆記,學生還需要去獲取足夠的材料去總結,這一環節也有利于記憶。所以,在學習中,一點“值得經歷的困難”是有助于記憶的。

所以,第二輪實驗中用電腦記筆記的學生會收到警告,雖然要測試課堂內容熟記程度,但是不要原搬不動記錄演講者內容,要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記錄。
測驗表明,手寫筆記者還是比用電腦做筆記者記得更牢,警告似乎沒有作用。
最后一輪的學生被允許在測試前花10分鐘復習他們的筆記,并且測試在觀看講座錄像一周后進行。
這一輪實驗表明有時間復習的手寫筆記者考得比其他人都好,用電腦逐字逐句做筆記的人,復習筆記似乎會妨礙他們考試。
研究者認為,用電腦做筆記的人不需要清楚地知道他們寫下了什么。這可能是這一現象的關鍵:手寫筆記的話,你不得不在寫下來之前進行信息處理。這種初步選擇性導致長期理解。
三、書寫有利于活躍布洛卡區
法國和挪威研究人員在美國《前沿觸覺》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出警告:我們會為“鍵盤代替筆”付出代價――負責學習活動的布洛卡區會退化。
布洛卡區是主管語言訊息的處理和話語產生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讓兩組成年參試者學習從來沒見過的字母。
結果發現,與只用電腦學習的參試者相比,通過書寫學習的參試者在字母學習測試中成績更好。另外,大腦掃描結果顯示,通過書寫學習記憶的參試者,其大腦中的布洛卡區更活躍,而使用電腦鍵盤則不會帶來這樣的鍛煉大腦作用。書寫時候觸摸紙筆的感覺會刺激和強化大腦感覺運動區域的“運動記憶”,這一過程又會促進文字的視覺識別。這表明,讀和寫,其實是密切關聯,相互促進的。書寫更有益大腦的另一個原因是,打字方便,書寫耗時更多,大腦活動時間更長。
所以想要記得牢,不煩多書寫少敲鍵盤吧。
(作者:賴觀心)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