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
中國第一次開始對機動車按尾號限行是在北京。最初從隔天限一次變成每周限一天。每天兩個尾號的車輛禁止上路,輪換周期排到了2015年4月10日。
這也讓北京的堵車有了自己的特色:限行3、8那天,交通最順暢;限行4、9,路上最堵。杭州市于2011年推出的錯峰限行規定,實際上把尾號限行具體到一天的上下班高峰期間,但是也有人質疑,上下班的時間沒有作變動,所以不存在錯峰而干脆就是禁行。

搖號
搖號也是北京的發明。2011年1月1日北京市小客車購車指標申請網站正式開通,標志著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開始放緩增速。根據《北京晚報》的消息,2011年北京市機動車增幅創下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按照這一增速預期,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600萬輛之日,將很可能推遲至2016年,這就為交通緩堵和綜合治理工作贏得了五年的寶貴時間。
拍賣號牌
上海遏制購車沖動的歷史比北京還久遠。1986年,上海甫一開始發放私家車牌照,就限額發放,采用了無底價拍賣的方式。1992年拍出了30.5萬元的天價車牌。
1994年,上海“師從”新加坡,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方式,開始對私車牌照進行市場化管理。
2004年,“牌照拍賣”被推向社會公開操作。即使在當年,上海車牌已站穩在均價2萬元以上,一直被戲稱為“全世界最昂貴的兩塊金屬”。之后政府逐漸限制了競價者的出價范圍。上海原本價高者得的拍賣,實質上變為了購買抽簽資格,然后抽簽。
2012年官方宣布:“通過車牌拍賣政策,十年累計削減超過150萬輛的潛在私車增量。”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半曾經想要買車的上海人,因為拍賣打消了念頭。
快速路
早在1957年,作為快速路的北京二環路就已經出現在了北京市的總體規劃方案里。只不過這條路一直停留在紙面上。
直到1992年9月二環路全部建成,中國才出現了第一條全程沒有交通燈的城市快速路。二環快速路的修建前后超過十年時間。不過從20世紀末開始,北京二環路交通量增長迅速,很快成了北京最堵的道路。
但對全國大多數城市來說,快速路還是個陌生概念。2013年,新版交規開始實施,全國各地都有人表示看不懂“城市快速路必須使用安全帶”的規定。
(撰文:周峰;圖片:CFP)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