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人山人海,怎么樣處理好如廁這個技術活兒呢?
十一長假,蝌蚪君沒有什么高大上的出游攻略分享,只想和小伙伴們嘮嘮最基本的頭等大事——出門在外,上廁所真是一件頭疼事!別以為事到臨頭找找麥肯就能解決,要知道,在中國景區找廁所比找WIFI還難!好不容易找到了,排隊又且等著吧,不怪廁所太少,實在是人太多了!
蝌蚪君有心想整理一份全國通用版如廁指南,無奈我泱泱大國太地大物博,南北差異巨大,單單是天安門的廁所,就夠蝌蚪君說個半天了。所以,就先來一份國慶出游如廁指南(北京版)吧。
你知道嗎?首都北京的廁所變遷
北京剛解放時,比較像樣的公廁83座,胡同里很少有公廁,直到1959年,北京公廁增至1049座;1969年,才增至3327座;差不多一條胡同能有一兩個。但如廁問題還有待改善,人們呼聲很高,于是1979年,增至5500多座;1989年,增至6800多座;1994年,增至6870座。20世紀,隨著危房改造、拆遷等一系列的城市變革,公共廁所有所減少。

當你還在抱怨廁所難找、排隊太長時,可曾想到,多年以前,曾有外國人針對北京公廁的感覺概括了四個字:“哭、笑、叫、跳”。哭,指的是被廁所中聚集的惡臭氨氣熏得直掉眼淚;笑,指的是蹲在廁所中因地隔斷,面面相視,無奈苦笑;叫,指的是夏日廁坑里蠕動的蛆蟲嚇得人驚叫;跳,指的是廁所臟水橫流,需跳著到廁坑上或因踩著糞便,出來直跺腳。
《參考消息》曾刊文:凡是到中國旅游過的外國客人,無不認為廁所設備和衛生條件應進行改善,否則將影響中國成為旅游大國的形象。市旅游局局長在京港經貿洽談會期間,曾以電視臺嘉賓身份回答當地游客提問,結果打進電話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北京的廁所問題。


從1995年開始,北京市政府就對各景區各景點的廁所進行過改造,但囿于當時的條件和認識水平,改造的總體水平并不高,截至2000年,全市305個景區里的廁所,沒有一個五星級廁所,最好的也就是一、二星級標準,沒有洗手液,不備衛生紙,排風扇太小,異味太濃。直到進入新世紀,借力申奧之風進行的大規模升級改造。2001年北京市政府為老百姓辦的60件實事之一就是投資4000萬元在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和繁華商業區新建200座二類以上的免費公廁。


找不到廁所,只因堵在了排隊的路上
每到節假日,如臨大敵的不只是要出門旅游的大爺大媽,還有進入備戰狀態的環保部門。
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清分公司(簡稱北清)2006年重組成立(事實上之前已部分承擔首都的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的環衛保障任務),其中環衛保障、移動廁所服務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來自北清官網的介紹稱,公司曾為“紫禁城三高音樂會”、“7.13慶祝申奧成功”、“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黨的十六大”、“全國兩會”等大型活動提供了高質量的移動廁所服務。
想要知道首都的廁所有多火爆,看看這些年的數據吧。
十年之前:2005年
十一期間,專門在天安門廣場上增設的8座流動廁所 “爆棚”。七天共有40萬人擠進廁所,北清集團24小時不停抽糞,清理掉的污物達150多噸。


這幾年:
2011年
十一期間,北京環衛集團在天安門廣場內及外圍區域部署16臺移動式廁所、共計160個廁位,4臺共40個廁位的應急備用客車式移動衛生間在天安門周邊待命。每天有120余人次對廁所進行保潔。
2012年
十一期間,天安門地區新增55座固定公廁,北京環衛集團組建天安門地區環衛機械作業應急突擊隊,4輛停靠在馬家樓附近的汽車廁所(共40個廁位),隨時支援天安門地區。

2014年
天安門地區原有11座固定公廁,共349個廁位;天安門周邊有55座固定公廁,共610個廁位。十一期間將在天安門東紅墻、西紅墻、廣場東側路、國家博物館北門、正陽門北側等處再設置10處臨時廁所,共475個廁位。北京環衛集團安排150名保潔人員,24小時進行保潔服務。

什么叫高質量的廁所服務?從鐵蓋子到移動公廁
一組圖帶你見識下各種各樣的公廁,高下立顯。
你猜得出嗎?天安門廣場旁邊的便道上這一排排的鐵蓋子,掀開圍上帳篷就能變身為臨時廁所。

溝槽式衛生間:可同時容納幾千人如廁。衛生間里不僅安裝了洗手池、梳妝鏡等設施,還提供殘疾人使用的無障礙廁位。

客車式衛生間:這種衛生間與普通客車相類似,哪里有緊急任務,就可以馬上開往哪里。

單體式衛生間:這種衛生間經過奧運會期間奧林匹克公園使用檢驗,體積小,可以放在人行便道附近的狹窄地帶。衛生間內部安裝了噴淋式感應洗手器。

拖掛式衛生間:這種衛生間自帶底輪,只需水車掛鉤后就可移動。衛生間內用了大面積的采光窗,白天不用開燈仍然光線充足。

廂式衛生間:這種衛生間由8個或10個廁位組成,需要用單臂吊車安裝在固定位置。其特點是適用廣泛,保潔方式簡便。

無性別衛生間:也叫中性衛生間或第三衛生間,主要是給一些不方便自己如廁的特殊人群設計的,例如帶異性小孩的家長,或陪異性老年人、殘疾人如廁的子女。北京的第三衛生間主要集中在醫院、公園等地,未來將向更多地方推廣。

國家博物館附近的“豪華公廁”,大約有340多平米,2003年7月1日正式開張。配有8個員工從凌晨4:00工作到夜晚0:00,以保護里面的設施安全和維持廁所里面的清潔。


天安門西北角的廁所,也是北京公廁近年改造后的模范窗口。廁所里安裝了中央空調,擺放著沙發椅,供男士等待女士使用。行李臺、獨立梳妝臺、嬰兒臺、殘疾人專用通道等一應俱全。面積達600多平米,造價200多萬元。

實用指南:北京如廁攻略
話說回來,公廁再好,可扛不住人多。國慶假期,人山人海,怎么樣處理好如廁這個技術活兒呢?
首先,提前查好廁所的位置以便不時之需。
出門之前,別光顧著找好吃的館子,也記得搜下目標景區附近的廁所,常用的地圖軟件都有這個功能。

其次,根據附近的地理特點按圖索驥。
☆ 胡同。北京城區胡同多,一般都有公廁。需要注意的是,在東城和西城區一些知名度較高的胡同里,公廁也不好找。崇文區和宣武區老房子多,公廁相對好找,但多數不提供廁紙和洗手液。
☆ 車站。火車站汽車站大都有公廁,如果有人值守一般是需要交費的。請自備零錢以免找不開被拒。
☆ 黨政機關。黨政機關和部隊大院里面肯定有廁所,大多有門衛和警衛,沒有介紹信和正當公務很難進去。最好不要去,免得費口舌。
☆ 快餐店。如今遍地是肯德基和麥當勞,這些快餐店都有洗手間,就不就餐都可以進。這一類快餐店大都在主干道上,有明顯的標志,很容易找到。
☆ 學校。學校肯定會有廁所,一般來講,中小學的門不好進,有校衛值守。大學就方便多了,大學的教學樓和宿舍樓都會有廁所。
☆ 居民區。新開發的小區很少有公廁,老區的筒子樓一般都有,如果遇到人,最好打聲招呼,以免被紅袖箍的大媽誤認為可疑人員。
再次,可以帶些便攜裝備,以便不時之需。
瓶:喝完的飲料瓶可以留個備用,主要是應對兒童內急。
紙尿褲:年紀小的孩子還是直接用尿不濕吧。
傘:除了遮陽防雨,萬一內急找不到廁所,也可以用來遮身。
便攜馬桶:小朋友用著方便,大人還是找個遮擋吧。


如果信號給力,不妨下載幾個找廁所的APP,隨用隨找。(別問蝌蚪君找不到WIFI怎么破?!)





最后,蝌蚪君祝愿各位小伙伴出游順利,盡情喝水安心如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