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你是不是一個愛說謊的人?”恐怕你會回答:“不,我很少說謊。”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周末同學聚會,你不想去。你是否會如實說:“我不想去?”恐怕你會說:“哦,我這周末要加班,恐怕去不了。真是太遺憾了!下次聚會一定通知我啊!”這一句就是謊言。而你剛才回答我的“我很少說謊”,顯然也就成了另一句謊言。

細心觀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會說謊。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每人每天平均至少會說25次謊。而英國調查公司針對成年人說謊的一項調查顯示,男性每天平均說謊3次,女性為2次。《雙喜周刊》曾聯合百合網做了一次網絡調查,對于“你是否會對你的愛人說謊”這一問題,50%的男性和41%的女性回答“從來不會”,這句回答本身就是謊言。
各項調查結果在說謊數量上存在一些差異,這可能是由于調查者對“謊言”的定義不完全一致。但我們仍可以從眾多調查結果看出,謊言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世界并不誠實。
在展開下面的討論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什么是“謊言”。在這里,我們所說的“謊言”并非“真相”的反義詞,而是指“所言非所想”,即通過刻意隱瞞或提供錯誤信息的方式向外界提供與自身記憶不符的信息。隱瞞也是謊言的一種。假如一個人記憶中的信息本身就是錯誤的,那么他把這一信息說出來就不是撒謊,而是犯了一個誠實的錯誤。
生活中的謊言比比皆是,那么,我們會在什么情況下說謊?什么人愛說謊?是否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愛說謊?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爾德曼提出,謊言有不同的層次之分,而說謊的動機大致可以歸為三類:一,討他人歡心,讓他人感覺好點;二,夸耀自己或維護自己的面子;三,自我保護。其實,第二種和第三種本質上是一回事,夸耀自己和維護自己的面子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會不自覺地向別人撒謊,有時甚至連想都不用想,謊言就脫口而出,很多人甚至根本不承認自己是在說謊,而這些謊言大部分是出于禮貌的應對。例如,朋友興沖沖地向你秀她新買的衣服,你其實覺得這件衣服她穿并不好看,你會直接告訴她“你穿這件衣服特顯屁股大”嗎?顯然不會,因為你知道這句真話說出來的后果,朋友會尷尬,以后她可能都會疏遠你。所以,你可能會說“這件衣服的顏色很襯你的皮膚,穿起來很青春”。
諸如此類出于禮貌的謊言每天都會不時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改天我請你吃飯”,“我病了,今天不能去你那了”,“我給你打過電話,但是沒打通”,“今天我玩得很開心”,“你的新發型很漂亮”,“你長胖一點更有魅力”等等。這類出于禮貌的謊言,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心理學研究發現,那些撒謊小天才往往朋友遍天下。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撒謊或扭曲事實,是待人接物的技巧。一些善意的小謊言可以創造出輕松平和的氛圍,避免觸犯他人或引發爭吵。從這點來講,撒謊并不一定是壞行為,出于禮貌而撒謊,往往能得到好人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
另外一種謊言,如月薪5000元的人可能會宣稱自己月收入2萬;花500元買的衣服我們可能會說花了2000元;和同事買了同樣的東西但比同事多花了200塊錢,我們可能會隱瞞自己多花錢的事實;家里發生了糟糕的事情,但當同事問我們是不是出了事時,我們通常會說“沒事,我挺好的”。這類謊言為我們提供夸耀自己的資本,或可以幫助我們維護自己的面子,具有自我保護的功能。
作為一種高級動物,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有所謂的面子,一旦覺察面子受威脅或自尊可能受挫時,我們就會本能地通過謊言來對抗這種威脅。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當自尊和面子受到威脅時,人們更可能對熟人撒謊,而不是對陌生人撒謊。因為對陌生人我們通常并不需要遮蔽內心的感受。所以,我們更可能對周圍的熟人撒謊,以維護自己的顏面,進行自我防御。
這種自我防御一旦過度,就會形成病態說謊,即不可自控地說謊,如幻想性謊語癖、習慣性說謊等。前者將事實與幻想相混淆,思維中充斥著被自己幻想美化了的現實,喪失對自身的判斷力,說出來的話也充滿謊言,嚴重影響其人際交往。后者則是不可控制地說謊,哪怕沒有任何利害關系的日常對話都是謊話百出,謊言出口后又非常后悔,但下一次還是控制不了自己說謊,很痛苦。這類患者往往嚴重缺乏安全感,他們把說謊作為一種自我防御機制,總是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為和心思被人知道,其病因可能要追溯到童年的經歷。
男性和女性到底誰更愛撒謊?誰更擅長撒謊?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有調查顯示,男女在說謊的數量上存在差異,男性比女性說謊更多。但女性比男性更擅長撒謊,撒謊后反應更自然。男性說謊時不敢直視對方,而女性說謊時注視對方的時間會較長,顯得理直氣壯。另外,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兩性在說謊的原因上存在差異。女性說謊通常是為了讓他人感覺更好,而男性說謊常常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好。通俗地說,男人說謊很多是自吹,女人說謊很多是恭維。此外,性格也與說謊多少有關,外向的人說謊較多,內向的人說謊較少。
任何人在說謊時都不可避免地會顯露出某些“說謊癥狀”,如不自覺地摸鼻子、用手掩嘴、抓耳朵、摸頭發、心跳加快、瞳孔變大、聲調和音量突變、出汗、臉紅、口干等。
美國印第安納州圣母大學的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減少說謊的次數后生理和心理健康均有所改善,平均少說3個善意謊言時,被試者的報告中就會減少一次頭疼、喉嚨疼等生理不適,減少兩起情緒低落、緊張等心理狀況,他們的人際關系也有所改善。可見,少說謊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
另有研究顯示,講真話和說假話時,大腦活動的區域不同。說謊話時,大腦活動集中在中部、下部、中前部、海馬區、中顳部、大腦邊緣區等區域,這幾個區域是人腦中與意識、感知、抑制等情感反應相關的區域。說真話時,只有前額葉、顳葉及具有紋帶的腦回等區域發生活動。總體而言,說謊時大腦需要調遣的活動區域比說真話時要多,更費力一些。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說謊也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不安,下意識地害怕謊言被人戳穿,導致壓力產生。有時一個謊言出口就可能要用十個謊言來圓謊,造成長期的慢性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與說謊者相比,說實話的人心態更平和,自我感覺更良好,心理壓力更小,身體更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把握說謊的“度”,既使之發揮人際關系潤滑劑的積極作用,同時又不至于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