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男女廁所標志,如何設計才直觀?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它們,然而卻從未把它們放在心上。但這個廣為人知的男女廁所標志卻大有來頭。喬納森·葛蘭西(Jonathan Glancey)對這個標志進行了一番研究,探索是什么使這個古老而強大的標志具有如此吸引力。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導演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嚴肅的鴻篇巨制,即使對于低賤的廁所,影片中也不時出現令人驚喜的幽默感,十分有見地。電影中的角色,國家航空委員會主席Heywood Floyd博士在從美國飛往軌道空間站的泛美空中飛行過程中突然想上廁所,這時他看到一條警告標志——“零重力廁所:在使用前請閱讀說明”。使用說明是多達700字的晦澀難懂的10條使用指導;要想將這些指示大聲讀出來要足足花費4分鐘。在太空里可沒人能聽見你那充滿挫敗感的尖叫。

    有意思的是,人類的一個正常功能卻由于21世紀一項深奧復雜技術的超理性要求而無法維持。先拋開這些先進技術不說,人類一天內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多次尿意或便意。這說明,即使在如今這樣的高科技時代,科技含量低的手段毫無疑問仍是無法舍棄的。在中,男女廁所的“小人兒”標志就是這中簡便而優雅的手段之一。

    不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太空中,人類最不愿面對的事實就是如廁不便。然而,直到今天,在人們急需使用廁所時,公共廁所標志還是會給人帶來困擾。比如在講俄語國家和一些巴爾干半島國家,斯拉夫語標志會不可避免地使絕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不知所云。傳統的中國和日本的象形圖形也令旅游者大為困惑。

    你還會看到,波蘭用三角形代表“男廁所”,圓圈代表“女廁所”。然而在立陶宛,男廁所用倒置金字塔表示,女廁所用正置金字塔表示。也許俄羅斯人、中國人、日本人、波蘭人和立陶宛人能明白這些標志的含義,但又有多少美國人、印度尼西亞人、德國人、肯尼亞人或秘魯人看到這些標志后知道該往哪兒走呢?

    條件反射

    這種過時男性和普通女性外形的剪紙標志雖然不是最有趣的,卻是最好的辦法。這種標志世界通用。其中男性標志更像一個經典的姜餅小人的造型,而女性形象與之唯一的不同是多了一條裙子。盡管當今很多女性都幾乎不穿裙子,但每個人,無論男女,都能理解這組圖像的含義。這樣的形象與亞洲、美洲、歐洲的孩子們隨手畫出的素描畫一樣。這也許使因為從主要大國在世界范圍內輸出主流風俗習慣和形象寓意使人們產生這種條件反射,這些習慣和形象已經世世代代深深扎根于世界各國的社會之中,因此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這些形象都能準確地發揮作用。

    事實上,這些圖形已經成為了一個典范。因此它們被廣泛地用做廁所設計中普遍理解的圖案。這些經典形象隨處可見,例如在國際機場和大型火車站,它們還出現在餐館、咖啡館、酒吧、電梯、自動扶梯等場所和設施中。這種標志圖像直觀而容易理解,不需要語言解釋;如果用需要語言解釋的圖案,那困惑就會隨之而來了。

    單在英語中,表示廁所(lavatory)的詞匯就不僅僅指廁所——toilet,WC和restroom——還有很多詞有性別之分。直到最近,英國的公共廁所的標志還是“Ladies”和“Gentlemen”。如今,在少數存留的少數“Ladies”標志飽受爭議,而“Gentlemen”這個詞的標志差不多已經絕跡了,如今“Men”和“Women”或者象形圖形已經替代了“Ladies”和“Gentlemen”。

    簡潔的信息

    象形圖形的走紅是有理有據的。因為這種圖形既不需要母語或外語語言技巧,圖形本身就可以說明一切。公共廁所的象形標志無疑是為公眾所接受的直覺設計案例中最為成功的一個。如果所有的公共設計都這樣合理明了,那我們的生活就會隨之失去很多樂趣,我們樂于接受那些標牌給我們的挑戰,因為這些標志會令我們在尷尬愧疚的同時還能會心一笑或開懷大笑。

    很多西方人都發現,由中文翻譯成英文的公共標志十分滑稽好笑。攝影業余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都曾拍下過大量這些翻譯的照片。但同樣,還是有一些出色的標志,成為后輩設計師孜孜以求的目標,他們致力于創作出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標志,不僅傳遞的信息能使人一看就明白,其本身的內容還應該簡潔明了。

    這些標志已經超越了設計的傳統概念,而是同時具有原創性和科學性。正如科學,或者說生物化學給出的解釋,我們會注意到紅色的標志,碰到紅燈就會停下來,我們在看到最基本的指示男女廁所的標志時,也會憑直覺作出反應。這些標志可以設計得很好——像大多數機場和火車站中的標志,也可以設計得很糟糕,甚至很搞笑,我們的大腦都會條件反射似的作出直觀反應。

    設計中的經典

    世界上最好的早期直觀公用廁所標志范例之一來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英國火車站的設計。鑒于國有鐵路是一個大型現代化項目,設計工作室DRU(Design Research Unit)為其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包容性的公司標志,該工作室由馬庫斯·布魯威爾(Marcus Brumwell)和米莎·布萊克(Misha Black)于1943年創立。DRU與曾經以Helvetica字體為基礎設計出“Rail”字樣的設計師馬嘉萊特·卡爾維特(Margaret Calvert)和喬克·金內爾(Jock Kinneir)合作,設計出的標志輪廓清晰,充滿現代審美情趣,被廣泛應用于所有火車頭、火車、火車站和出版物上,當然,還有指示廁所的標志上。

    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樹立的典范在美國一個更廣泛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74年,美國交通運輸部委托美國專業設計協會設計了一套象形圖形,用于包括公路、鐵路、空運、海運在內的交通網中。協會與庫克和商諾斯基聯合公司合作,共設計出34個標志——如今在用的有50個——區分出電梯、自動扶梯、嬰兒更衣室,在這40年里,這些標志也使公共廁所易于辨識。與1964年英國鐵路公司的公司標志一樣,美國交通運輸部的標識系統也成為了一個公認的現代設計經典。

    《2001:太空漫游》中,航天飛機廁所門上的警示標志也許只是用來博電影觀眾一笑而已,但卻體現出了公共廁所標識在設計上花了多少功夫:只有公認的標識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不管廁所標識能做成再怎么出乎意料、不合常理甚至完全無法理解,對幾乎每個人來說,在有需要時不用花費珍貴的1、2秒去詢問甚至思考該如何走,才是真怎的解脫。

    (本文作者:喬納森·葛蘭西/Jonathan Glancey;翻譯:謝夢瑩;審稿:董子、晨曦;via BBC)

    • 發表于 2014-10-02 00:00
    • 閱讀 ( 110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