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成本,又稱機會成本,是一個基于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它基本上是說,要獲得任何東西,必須放棄某些東西作為回報。例如,要獲得一個全日制的四年制大學教育,一個人可能需要放棄在年內從事全職工作和年收入2萬美元(USD)的機會這一時...
估算成本,又稱機會成本,是一個基于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它基本上是說,要獲得任何東西,必須放棄某些東西作為回報。例如,要獲得一個全日制的四年制大學教育,一個人可能需要放棄在年內從事全職工作和年收入2萬美元(USD)的機會這一時期。20000美元是估算成本。在其他概念中,在計算經濟利潤時,估算成本的概念是必不可少的,這是通過計算凈會計利潤或虧損并扣除估算成本得出的。

會計利潤不同于經濟利潤估算成本背后的理論是權衡理論。從本質上講,權衡理論認為,幾乎所有東西都有某種價格標簽。例如,為了創造和最大化財富,一些公司可能從事損害環境的活動。為了打擊這種情況,政府可能會實施環境保護法,這可能會減少污染,反過來,人類可能會從污染較輕的環境中獲益。然而,與此相關的估算成本可能是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估算成本作為經濟學的一個概念,與經濟學中的許多概念和實踐相聯系這些概念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經濟利潤和愛好喪失成本效益分析,本質上是企業在考慮所有可行的選擇,權衡所有直接和間接的利弊后,做出商業決策的行為,一般來說,在進行這種分析之后,企業會選擇最符合其目的的方案經濟利潤不同于會計利潤,因為經濟利潤的計算既考慮顯性成本,也考慮隱性成本,而會計利潤只考慮有形成本或顯性成本,假設一家公司購買了一臺機器,其主要目的是生產特定產品。假設該公司租用該機器,每年可帶來20000美元的凈收入。然而,另一方面,如果該公司采用另一種選擇,即生產產品并自行銷售,則其凈收入為25美元,00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經濟損失將是5000美元,因此公司不會獲得任何經濟利潤。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從事從中獲得個人樂趣的活動。如果這些活動不能定期產生收入,則將其視為業余愛好。在從事這些活動時產生的任何損失都稱為愛好損失,在申報納稅時不能申報。理論上,愛好損失是復合的例如,一個人可能會因為業余愛好而蒙受損失,而這種消遣本來是用來賺取就業工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