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危機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在許多亞洲國家的金融動蕩時期,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使全球領導人擔心危機可能蔓延到全球,這些擔憂被用來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干預辯護,經濟學家們從這場金融危機和上世紀90年...
亞洲金融危機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在許多亞洲國家的金融動蕩時期,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使全球領導人擔心危機可能蔓延到全球,這些擔憂被用來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干預辯護,經濟學家們從這場金融危機和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其他金融動蕩中吸取了一些重要教訓,這次危機凸顯了經濟的全球性

經濟發達的韓國是遭受亞洲金融危機沖擊的國家之一,世界各地的經濟學家都在為"亞洲奇跡"歡呼。許多亞洲國家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金融增長率,這為參與亞洲各種經濟活動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特別是亞洲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大幅增長,許多國家的政府在監管和實施風險管理戰略方面進展緩慢,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決定。1997年初,一些國家報告稱對他們的風險管理策略有輕微的擔憂經濟和貨幣的強勢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和經濟學家認為,亞洲經濟仍將保持基本強勁,在1997年7月泰銖大幅崩盤之前,人們很少相信這些擔憂,第一輪貨幣迅速貶值,導致金融不穩定從泰國蔓延到韓國、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隨著貨幣貶值,投資者和放款人恐慌,投機活動猖獗。投機者進一步破壞了亞洲經濟的穩定,而信貸和投資基金的撤出造成了信貸緊縮。深陷亞洲金融危機的國家急需資金,但發現資金越來越不可用,這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不穩定。在一些國家,經濟動蕩伴隨著政治問題,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最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穩定亞洲經濟而大量注資,認為亞洲金融危機開始在全球蔓延,因為亞洲貿易伙伴受到了影響,大多數亞洲市場基本穩定,并開始復蘇,亞洲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教訓之一是投機行為的危險,尤其是房地產投機,以及一系列可能將孤立的經濟問題轉變為地區性問題的連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