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是由一群從事類似工作的工人組成的組織,目的是保護和提高成員的權利、福利、工資和工作條件。在19世紀末的美國,工匠行會開始成立。在這期間,要求工人投入12至14小時的工作并不少見每天都在惡劣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下...
工會是由一群從事類似工作的工人組成的組織,目的是保護和提高成員的權利、福利、工資和工作條件。在19世紀末的美國,工匠行會開始成立。在這期間,要求工人投入12至14小時的工作并不少見每天都在惡劣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下輪班。童工現象也很普遍。許多抗議活動都曾嘗試過,但當時的法律偏袒少數富有的實業家,抗議活動以不同的方式平息,包括軍事行動

歷史上使用童工的做法現在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工匠行會試圖在普通工人和富人權力之間尋求平衡工業家;這一舉措是現代工會組織的前身。工匠行會通過確保不雇傭非熟練工人來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來確保所生產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多年來,這些地方協會開始擴大和聯合起來,組建更大、更具說服力的機構。工會的重心略有轉移,當地工會工人團結起來,爭取新的更好的條件、權利,礦工通常是當地工會的一部分1914年,現代工會的轉折點出現在公眾憤怒情緒高漲之際;美國聯邦政府隨后通過了一項名為《克萊頓法案》(Clayton Act)的法律,規定"人類的勞動不是商品或商業物品。"這一合法界定勞動的步驟為現代工會鋪平了道路地方工會運動包括1935年通過的《瓦格納法》和《社會保障法》,以及1938年的《公平勞動標準法》,當地的工會開始擴大。作為最早的現代工會之一,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作為一個國際組織開始在美國和加拿大組織起來,在成立的頭六年里已經積累了超過70萬名成員。在歐洲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工會進一步組織成政黨。現代地方工會經常作為國家或國際組織的一個分支存在和運作。地方工會和其他工會成員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攀升20世紀50年代,美國36%的工人是工會會員。相比之下,世界范圍內的工會會員人數包括:丹麥和瑞典95%,芬蘭85%,挪威和奧地利60%,澳大利亞50%,西德和意大利40%,工會成員繼續穩步下降,特別是在私營部門1990年的會員人數顯示,美國公共部門的會員人數下降了42%,意大利15%,英國14%,奧地利9%,瑞士7%,西德6%,挪威3%,加拿大2%一些人認為,工會會員人數達到頂峰部分原因是暴力的、威脅性的組織策略。一個被任命調查工會活動的美國參議院委員會揭露了共謀、敲詐、在組織和爭端解決中使用暴力以及濫用資金的問題。由于麥克萊倫委員會的調查結果,聯邦調查委員會1959年《蘭德魯姆-格里芬法案》的通過旨在糾正勞資關系中的弊端。調查和隨后的法律阻止這些策略可能導致了美國工會會員人數的下降

大公司的許多雇員都是工會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