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已經應用于航空航天、健康保健、公共安全、娛樂、防衛等領域。這些機器人——有的高度自動化,有的需要人類操作——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并代替我們從事一些高度危險的工作。以下就是機器人科技的一些最新成果:

10月17日,波士頓動力公司為美軍研制的世界最先進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該機器人高1.83米,重149.7公斤,鋁鈦合金材質,可執行多種動作,包括走路、體操和操作者編程的動作。

22歲的法國患者Florian Lopes在試用仿生手。Lopes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三根手指,他是第一位試用該仿生手的法國人,它的造價是4.2萬歐元。

法國南部的Velaxu城,在國際應急管理學會的年會上,一部MVF-5多功能機器人滅火系統正在向一輛燃燒的汽車噴水。

2013年3月19日,法國里昂,在機器人峰會Innorobo 2013 展會上,一名男子拿著一個Telenoid R1遠端臨場機器人。

美國“大狗”機器人,由波士頓動力公司為美國軍方研制。機器人的長度為1米,高70厘米,重量為75千克,機動性強,可在戰場的復雜地形中攜帶重物奔跑。

10月6日,日本東京的一家機器人主題餐廳內,一個機器人在表演。

4月13日,一臺特殊武器與戰術(SWAT)機器人在美國Sanford城展出。

美國新奧爾良大學應屆畢業生拿著自己發明的機器人鰻魚。該機器可以進入危險水域而幾乎不會產生噪音。這讓它可以躲避敵方的雷達,偵測水雷。

4月22日,在白宮舉辦的科技展上,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學生發明家發明的機械手握手。

1月24日,德國,一條巨龍向圣誕樹噴火。

6月20日,在一場汽車拉力賽上,攝像機器人在拍攝駛過的賽車。

9月24日,美國弗吉尼亞州海軍基地,機器人移動靶子。

1月12日,哈爾濱,機器人服務員。這家機器人餐廳的服務員是20臺這樣的機器人。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的移動魚類圍欄系統。該系統用于檢測水質和海床變化帶來的影響,裝備有衛星通信系統、指揮控制和情境感知軟件。

2月15日,日本橫濱,東芝公司研發的除污機器人在一座核電站內工作。

8月16日,丹麥科學家Henrik Scharfe(右)展示自己的復制品、最逼真的人形機器人Geminoid-DK,該機器人可遠程操作。

3月26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的圖片:國際空間站準備釋放一顆SpaceX Dragon-2飛船。該飛船的濺落點將在加州海岸的太平洋上。

2012年11月4日,美國芝加哥,31歲的美國工程師Zac Vawter打算用世界上首個神經控制仿生腿攀爬Wills Tower的第103樓。

1月26日,科威特駱駝賽跑俱樂部裝有機器人騎手的駱駝在賽跑。

5月10日,美國宇航局最新的地球車GROVER在格陵蘭島最高處進行科學探測活動。

7月26日,德國東部,機器人招待Carl向顧客打招呼。

美國X-47B無人機在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完成了第一次降落,隨后起飛。

阿特拉斯在打太極

6月13日,日內瓦機場的領路機器人。

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上服役將近十年。

1月15日,工廠自動化系統公司的合伙人兼總裁Rosser Pryor坐在一臺高性能的工業機器人旁邊。金融危機以來,該公司已經裁員40%,但現在利潤卻更高。

5月15日,北京,37歲的中國發明家陶向禮用廢品做成了一個機器人。機器人能作出抬腿、揮手扭脖子等各種動作,甚至連它的眼睛都能眨動。當陶相禮在機器人前方作出不同的動作時,機器人也能跟著模仿。

東芝公司展示其四腿救災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避開障礙物,內置攝像頭和輻射儀。

4月22日,在墨西哥城北約60公里的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一部機器人在廢墟中考察。這是拉美國家第一次將機器人用于考古領域,它的名字叫Tlaloc II ,它在廢墟底部發現了一個古老密室。

10月17日,“不可思議的仿生人”亮相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這是世界上第一臺使用了假肢和人造器官的仿生機器人。
(via 大西洋月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