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中國古代卷軸上的一部神圣的佛教經文,用中文書寫,記載了一次弟子們聚集在一起聆聽佛法的故事,日期是"顯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翻譯成868年5月11日,日期是古登堡圣經前587年,《金剛經》是現存最古老的印刷、年代久...
《金剛經》是中國古代卷軸上的一部神圣的佛教經文,用中文書寫,記載了一次弟子們聚集在一起聆聽佛法的故事,日期是"顯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翻譯成868年5月11日,日期是古登堡圣經前587年,《金剛經》是現存最古老的印刷、年代久遠的書籍。它也被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由七塊印刷紙組成,長度超過16英尺(5.3米)。該卷軸在大英博物館展出。

佛教僧侶經常背誦鉆石佛經。佛經是一個典型的遵循標準格式的話語的抄本,它包括話語發生的環境,聚會的環境和出席者的提及。它還包括佛陀的教導和教導對聽者的影響《金剛經》以"我聽說了嗎"開頭,緊接著佛陀和他的弟子們早晨散步,接受當天的食物捐贈。在回答一位名叫須菩提的僧侶的問題時,佛陀接著解釋了現實和知覺的本質,精神依附的謬誤,慈悲的重要性,以及通往覺悟的道路。

這本《金剛經》比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的《圣經》早587年,《金剛經》是現存最古老的印刷、標注日期的書籍。該卷軸本身就隱藏在中國西北部敦煌軍事哨所附近的莫高窟中,又稱千佛洞,是西夏入侵期間藏有大量佛教文獻的藏身地大約850年后的1900年,一位名叫王元祿的僧侶在一個被壁畫偽裝的密封房間后重新發現了這些文字。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馬克·奧雷爾·斯坦爵士購買了24箱手稿,其中包括《金剛經》。莫高窟中藏著保存金剛經的卷軸《金剛經》自發現以來,已被許多學者翻譯。已知的第一個中文譯本,也是《敦煌經》中的譯本,是五世紀的庫瑪拉吉瓦所作。這幅刻版書卷末尾的簽名寫道:,"鄭重地為王杰代表他的兩個父母免費分發。"佛教文本翻譯協會的英文翻譯約為6500字。作為任何語言中相對較短的文本,《金剛經》是佛教僧侶們最喜歡背誦和背誦的佛經。

佛陀和佛陀的訓誡都記載在《金剛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