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線圈,又稱經緯圈,是天文學中用來測量恒星在經過或穿過本日午線時的位置的一種裝置。從觀測者的角度看,本日子午線是穿過天頂、正上方的一點和南北天極的一個大圓,它是地球兩極的投影。這種裝置的安裝方式使得只能沿著...
子午線圈,又稱經緯圈,是天文學中用來測量恒星在經過或穿過本日午線時的位置的一種裝置。從觀測者的角度看,本日子午線是穿過天頂、正上方的一點和南北天極的一個大圓,它是地球兩極的投影。這種裝置的安裝方式使得只能沿著地平線和天頂之間的子午線進行觀測。子午線圈最早出現于17世紀末,在天體測量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測量天體位置和運動的方法。

透鏡直徑小于8英寸的折射望遠鏡可用作子午線圓。儀器通常是透鏡直徑小于8英寸(約20厘米)的折射望遠鏡。通過目鏡觀察,視野可以用平行于子午線的細線來劃分。傳統上,這些細線被用來測量一顆恒星的凌日,并得出它在當地子午線上的瞬間。在現代的子午線圈中,這些測量是通過電子手段進行的,并由計算機進行計算。利用子午線圓進行的觀測還可以測量赤緯和赤經,這兩個坐標是用赤道坐標系定義天空中一個點的。赤緯是指天體赤道以北或以南的距離,赤緯地球赤道的投影,用度數表示。這個位置可以描述為緯度的天文當量。早期的星圖是用子午線圈來測量凌日和赤緯的時間赤經,又稱小時角,是從春分點開始沿天球赤道向東的一種量度,春分點是太陽在春分點穿過它的地方。它的位置隨時間而變化,因此必須根據觀測年份記錄赤經。它可以用度或度來測量小時,其中24小時等于360度。當繪制天空時,這種位置測量是地球經度的模擬。除了天體測量之外,子午線圈在地球上也有實際應用。通過觀察已知恒星的子午線過境時間,當地經度和時間可以計算出來。在原子鐘發展之前,這種觀測是測定時間的最精確的方法。技術進步極大地提高了子午線圓的精度,其大部分功能現在都實現了自動化。實現了一個用于過境圓型測量的空間平臺位于加那利群島的卡爾斯堡子午線望遠鏡是一種現代化的自動化儀器,用于改進早期的觀測和記錄小行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