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離太陽最近的第二顆行星,它的大氣密度大約是地球表面的96倍。金星大氣由96.5%的二氧化碳和3.5%的氮組成,被認為與大約44億年前的地球大氣層相似。在地球的情況下,大部分的二氧化碳被海洋,以碳酸鹽的形式沉淀出來,但...
金星是離太陽最近的第二顆行星,它的大氣密度大約是地球表面的96倍。金星大氣由96.5%的二氧化碳和3.5%的氮組成,被認為與大約44億年前的地球大氣層相似。在地球的情況下,大部分的二氧化碳被海洋,以碳酸鹽的形式沉淀出來,但金星缺乏地表水或生物量來隔離二氧化碳,因此它仍然停留在空氣中。

氮占金星大氣的3.5%。金星可能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一個極端例子,它的平均表面溫度為461.85°C(863°F)。這不僅僅是由于金星靠近太陽,而是由于"溫室效應"——太陽可以向金星大氣輸送熱量,但由于存在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硫酸——而保留了熱量大氣密度比地球低100倍,輻射出去的能量更多。

金星在地面上的大氣層密度是地球和南半球的96倍。盡管金星的表面可能被認為是太陽系內部最不適宜居住的區域之一,在距地表約50-65公里(31-40英里)處,金星大氣的溫度和壓力與地球相似。由于壓力相似,只要氣球結構完好,裝滿可呼吸空氣(21%氧氣,78%氮氣)的氣球就會浮在這個高度上。不僅如此,但地球本身的極慢自轉是可以避免的,在這一層的赤道云層大約每20小時繞地球旋轉一次,懸浮在這里的殖民地會隨風飄蕩,經歷著規律的晝夜,就像地球上的人一樣這些因素使得一些太空科學家稱這一地區是地球以外太陽系中最適合居住的地區,超過了火星。由于金星缺乏自身磁場,金星大氣不斷受到太陽風的侵襲。帶電的太陽風帶走了氫、氦和氧原子,產生了一條長長的磁尾由離子組成,在金星后面延伸出許多行星的直徑。金星大氣中充滿了硫酸云,它反射了75%的入射光。它們的多層歷史上曾用來遮蔽金星的表面,讓人類去推測下面的世界。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們才知道金星表面,當雷達脈沖被阿雷西博天文臺的300米射電望遠鏡發射到這顆行星上時,發現了寬度只有5公里(3英里)的表面特征。

射電望遠鏡陣列的信號被用來確定金星大氣和地表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