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襯顯微鏡是一種科學儀器,專門用來提高被觀察的活體標本的對比度。顯微鏡依靠物體的不同折射率來區分透明和無色的結構。其他的顯微鏡方法是通過對樣品進行染色來突出或定義不同的細胞成分。染色過程通常會殺死樣本,使...
相襯顯微鏡是一種科學儀器,專門用來提高被觀察的活體標本的對比度。顯微鏡依靠物體的不同折射率來區分透明和無色的結構。其他的顯微鏡方法是通過對樣品進行染色來突出或定義不同的細胞成分。染色過程通常會殺死樣本,使研究活躍的細胞過程變得不可能。相襯顯微鏡通過利用光波的性質消除了殺死樣本的需要。

相襯顯微鏡在醫學上有應用光波有規律的波峰和波谷,如果不同波的波峰和波谷排列在一起,它們被稱為同相。當它們不對準時,波就不相位。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三個草履蟲。相襯顯微鏡使用兩個光源:一個燈在標本下面,以及一種在樣品上衍射或反射的光。光通過透明物體,而從固體無色物體反射。當光波在相位電容器(樣品上方的透鏡)中聚集時,它們要么同相,要么異相。如果光波是同相的,物體會顯得明亮。如果它們不同步,物體就會被遮蔽或變暗。相襯顯微鏡最早是在1930年由弗里茨·澤林克(Fritz Zerinke)發明的。他的發明最初并不受歡迎。當1941年德國戰爭機器抓住它時,它終于被制造出來了。戰后,相襯顯微鏡繼續被制造出來并應用于醫學等新的研究領域相襯顯微鏡有助于勾勒出細胞分裂過程和其他活躍的細胞過程。澤林克后來因對顯微鏡技術的貢獻而于195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