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號"宇宙飛船的建造已經非常困難了,所有這些太空探測器都在以逃逸的速度從太陽系移動,總有一天會到達其他恒星系統。 在探索了外太陽系之后,先鋒10號、先鋒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以及最終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
"先鋒號"宇宙飛船的建造已經非常困難了,所有這些太空探測器都在以逃逸的速度從太陽系移動,總有一天會到達其他恒星系統。

在探索了外太陽系之后,先鋒10號、先鋒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以及最終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都是星際飛船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些探測器都需要幾百萬年才能到達這些恒星系統。雖然這些探測器在不久的將來不會探測其他恒星,但其中一些探測器,特別是旅行者2號,我們已經發回了太陽風(日光層)和漫射星際介質之間的接口數據。

理論上,一艘新一代飛船可以在軌道上組裝,但要將如此巨大的飛船所需的設備運入太空,可能需要數百次常規火箭發射要建造一艘星際飛船,在合理的時間內,比如說,50年內到達目標恒星,那么這就需要某種形式的推進力,這比化學火箭要強大得多,而化學火箭的效率極低。可能的來源包括核動力、脈沖推進和核氣體核心反應堆,太陽帆、電磁發射器和反物質推進系統。雖然反物質推進和電磁發射器需要比我們現在更先進的技術,但核和太陽帆的選擇是我們目前技術所能及的

一些研究提出利用核爆炸產生的脈沖推動星際飛船,英國行星際協會對一種星際探測器的設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這種探測器能夠在50年內到達伯納德的恒星(6光年外)。這種星際探測器的設計使用了核脈沖推進,這意味著它將原子彈拋在身后,讓原子彈將部分能量轉移到推進器板上,這將加速飛船前進。根據他們的計算,探測器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10%,這已經接近了核推進的極限。

先鋒11號是一艘星際飛船,由土星和土衛六的衛星"泰坦"飛行。裝有反物質或電磁發射器,速度接近光的存在是可以實現的。反物質的技術挑戰包括生產必要數量的反物質(我們現在只能生產出反物質的皮克圖,電磁發射器所面臨的挑戰是提供必要的能量(在幾瓦特范圍內)和長度(數百公里),以便將星際探測器發射到接近光速的水平。

反物質推進系統將是難以置信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