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金購買是一種在投資上花費比實際手頭上更多的錢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將較小的投資作為抵押品,然后從經紀人那里借錢來彌補股票的剩余成本。保證金購買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從相對較少的投資中獲得大量的資金初始...
保證金購買是一種在投資上花費比實際手頭上更多的錢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將較小的投資作為抵押品,然后從經紀人那里借錢來彌補股票的剩余成本。保證金購買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從相對較少的投資中獲得大量的資金初始資本——但它也會導致一些毀滅性的損失。讓我們看看一個例子,看看保證金購買如何產生巨大的收益,并了解它的缺點。
![]()
向上豎起大拇指的商人想象一下,我們以100美元的價格購買一支股票,而我們是用自己的錢購買的。價格是多少股票價格翻了一番,使我們的股票價值200美元。我們的初始投資獲得了100%的回報,利潤為100美元。現在假設我們只有25美元,所以我們用保證金購買的方式購買了價值100美元的股票,從我們的經紀人那里獲得了75美元的貸款。股票價格翻了一番,達到了200美元,所以我們的回報率實際上是700%,減去我們欠經紀人的75美元的利息。因此,在最初25美元的投資中,我們賺了將近100美元,或者說幾乎是我們最初投資的四倍。因此,保證金購買可能是獲得巨額回報的絕佳捷徑。另一方面,想象一下類似的保證金購買場景。我們購買100美元的股票,都是用我們自己的錢。價格暴跌到了最初價值的一半,收盤價只有50美元。我們現在已經損失了最初投資的50%——當然,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仍然給我們留下了一些投資的資本。想象一下,我們只有25美元,所以我們從經紀人那里貸款,用保證金購買了價值100美元的股票由于股票價格低于我們最初的投資額,我們的經紀人將發出追加保證金通知,要求我們支付更多的保證金以滿足最低保證金要求否則,他們會拋售我們的證券來償還貸款,而我們將一無所獲。即使我們再支付25美元來支付最低保證金,當股價跌至50美元時,我們仍將一無所獲。在我們最初的投資中,我們已經損失了100%,我們什么也沒有。因此,如果市場的日子不好,或者我們的股票選擇不走運。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融資融券交易發生了變化,當時的監管相對寬松,最低保證金要求也很低。這種情況導致許多投資頭寸疲軟,這反過來又導致了1929年的崩盤和大蕭條。從那時起,券商在保證金購買的情況下,往往要求更高的最低保證金,要求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初始資本,以幫助他們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現在有許多處理保證金購買的規則,還有一些自我監管的組織,如NASD和NYSE,他們有自己的規則,包括強制性的最低保證金——紐約證券交易所要求在經紀公司至少存入2000美元的保證金,并對杠桿率設置上限,從而限制你借貸超過總投資價值50%的資金。